本周二,5只小豬正式入住杭州濮家小學筧新校區,成了校園官寵,全校400多名小學生這個學期也都將當一回“豬倌”(詳見錢報11月18日B8版)。
早在小豬到來前,學校就排出了一張“我是小豬倌”的值日表,每個班輪值一周,拔得頭籌的是四(1)班。班主任陸婷拿到了一把錚錚亮的新鑰匙,全班學生不用猜,就知道是5只小豬的房門鑰匙。
在孩子們接受這場責任與愛的生命教育實驗前,最先面對考驗的是老師。
每個班說是輪值一周,其實也就是周一到周五這5天上學的日子。但小豬是周二來的,四(1)班值周的日子只有4天。“許多班打算按小隊輪流值班,5支小隊剛好能值完一周,我們班肯定不行。因為全班總共分了6支小隊,值周又只有4天。”為了確保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親近小豬,又不能競爭上崗,陸老師籌劃半天,將兩支小隊拆開,把成員們分到其他小隊,才解決了問題。
采訪當天,輪到值班的有7名學生,2名男生和5名女生。和第一天的豬倌只是用家里帶來的胡蘿卜、青菜,在豬圈里“意思”一下不同,他們可要正規得多,當天頂頂重要的任務,就是把中午同學們的剩菜剩飯,抬去喂小豬。
時間:11點15分
地點:學校食堂
這個點是學校最后一波孩子用餐的時間。7名小豬倌和同學一起走進食堂,在濮家小學有一個吃飯傳統,走進食堂后,就只能發出用餐聲,同學間不能講話。
不過,在這樣一群穿著校服,呼哧呼哧埋頭大吃的孩子中,我們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分散在3張桌子的豬倌們(圖1)。因為他們的餐盤前,比別人多了根胡蘿卜。這是孩子們帶來給小豬當點心的。老師說,孩子們擔心小豬吃不飽。
全校有450多名孩子,中午的剩菜剩飯還喂不飽5頭小豬?正想著是不是孩子們多慮了,結果往專門用來裝小豬食物的藍色塑料箱里一看,東西還真不多,兩條過道上3只“小豬午餐”箱子都只是鋪了一個淺淺的底。
“我們中午提倡孩子們光盤,所以平時剩的也不多。”學校老師解釋說。
這天,孩子們吃完后,在倒餐盤時,會稍稍停留一下,因為過道上的箱子比平時多出了一個。一年級的慧慧說,老師前幾天講過,藍色箱子是放能給小豬吃的,白色箱子是放不能給小豬吃的像竹簽、餐巾紙啊。
可真到做的時候,有些孩子還是迷糊了,捧著餐盤,不曉得倒哪里好,包括當天值日的小豬倌。還有同學直接將餐巾紙和剩菜一起倒進了白色箱子。
11點半,急匆匆扒完飯的小豬倌們圍住陸婷,七嘴八舌地問:“現在可以去喂小豬了嗎?”“是搬那個藍箱子去嗎?”……5分鐘后,有點招架不住的陸婷揮揮手:“出發,喂小豬去。”
時間:11點38分
地點:豬圈內
有些油膩的藍色泔水油箱,被7位小豬倌抬出了食堂。雖然天飄著小雨,到豬圈要在露天走30米左右的路,孩子們沒一個提出要打傘的,他們擔心小豬餓過頭,心中的小宇宙都爆發了,抬著箱子三步并兩步朝豬圈趕。(圖2)
豬倌們抬著“午餐”擠進豬圈的門,小豬因為剛來新家不能洗澡,所以身上的味道有點重。女生們沒當回事,依舊嘻嘻哈哈往前湊:“哈哈,它們比我想象的大好多。”“好胖呀,真可愛”。1名胖嘟嘟的男生卻在門口止步了,一下子跑到豬圈外,隔著窗戶看起小豬。
剩下的6名同學翻出角落里的勺子,兜了一勺往豬圈食槽里撒。5只小豬哼哼唧唧地圍了上來,差點碰到孩子們的手。“啊!”女生嚇了一跳,又和小伙伴們哈哈笑起來,像是遭遇了一次有趣冒險。
眼看5只小豬的腦袋擠滿了食槽,原本躍躍欲試的女生們手足無措,只能向負責農場的季老師“求救”。季老師二話沒說,卷起袖子演示:“先用勺子敲下它們的腦袋,請它們讓開,再往下倒就行。”剛才嘻嘻哈哈的孩子們立刻安靜下來,看得非常認真,有的還空手模仿起老師的動作。
等季老師演示完,女生們不用動員,就卷起袖子,秒變女漢子,挨個上前嘗試,把握第一次與小豬親密接觸的機會。(圖3)“啊,它們不肯讓開怎么辦?”“呀,我把飯撒到這頭貪吃的小豬耳朵上了。”“呃,小豬尿尿了。”
……
豬圈里,驚叫聲此起彼伏,小豬食槽里的食物也越堆越滿。盡管動作生疏,可那股勇氣,讓一旁的兩位老師連呼意外。
“那我們明天美術課的水墨畫就畫小豬吧!”不知啥時跑來圍觀的美術老師建議說。“下次還可以進行趕小豬比賽!”季老師也出主意。小小的豬圈里,又是一片歡呼。
時間:11點45分
地點:豬圈外
豬圈里的這一幕幕,男生小航隔著玻璃窗看得一清二楚,但無法聽清他們在講什么,只能一個人在外面自言自語。(圖4)
“你不喜歡小豬嗎?”我們忍不住問他。
小航搓著鼻子說,喜歡的呀,小豬很可愛的,就是太臭了,鼻子受不了。
老師告訴我們,一開始聽說學校里要養豬,他是班里最興奮的孩子之一。據說,當時聽老師講到小豬的未來,可能會被當作豬肉吃,他當場飆淚了。這天正式上崗當豬倌,早餐時,他拜托爺爺買了5根胡蘿卜,拿來喂小豬。因為幫忙照顧小豬的食堂阿姨告訴他,小豬愛吃胡蘿卜。他進豬圈前最大的心愿是和小豬做朋友,摸一摸它們肉乎乎的屁股。
誰也沒想到,他對小豬滿滿的愛,被進門一股臭氣潑了冷水。可是他又舍不得走,一直隔著玻璃看。直到另一名男生小杰出來和他聊天。兩人有了這番對話——
“你就不親自去喂喂嗎?”“我看看就可以了。”
“你嫌臭,人家農民也都是這樣一步步來的呀。習慣了就好了。”
小航的表現也引起了陸婷老師的注意,她走出豬圈,摟著小航說,如果你真喜歡它們就要對它們負責,氣味都受不了,怎么算喜歡呢?
聽身邊人這么說,小航捏著鼻子,鼓起勇氣再一次走進豬圈,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飯菜倒在食槽里,又把自己帶來的胡蘿卜扔到小豬中間。
大家還沒來得及夸夸他,一轉身,他又跑了出來,說:“我要呼吸新鮮空氣。”
接下去,小航就進入“進進出出豬圈”的狀態,陸婷說,其實小航心里是很糾結的。
我們私下問了小航,他說,自己沒養過寵物,很多關于小動物的事,都是從書上看來的。
11點58分,孩子們在老師的催促下有些不舍地離開豬圈。算了下時間,孩子們對小豬還真是用心,喂小豬吃午飯的時間,比自己吃午飯的時間還要長。
看著小豬倌跑回教室的背影,老師們也有些感慨,原來低年段,女生比男生表現強,不僅僅只是成績,原來要讓每個孩子體會到當豬倌真正的意義,不僅僅只是多個箱子的垃圾分類和帶他們走進豬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