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組“請不要告訴孩子”的海報很火,其中一組是以兒科醫生的口吻發布的:“請不要告訴你的孩子,如果他們不聽話,就讓醫生護士給他們打針。”
一看到那尖細的針頭,成年人也會發憷,更何況孩子了。
為了消除孩子就醫的恐懼,國外的不少醫院會給孩子開“泰迪熊診所”:小朋友當醫生,給泰迪熊檢查身體、打針、掛點滴。
這幾天,美國羅馬琳達大學兒童生活專家項目負責人米歇爾老師(Michelle A. Minyard-Widmann),把泰迪熊診所開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的病房里,小朋友們都玩上了癮。
量血壓、打針
“小醫生”很專業
雖然是過家家,但泰迪熊診所里的很多道具其實都是“貨真價實”的醫療器械。
8歲的奕奕和寧寧,是在浙大兒院血液科接受治療的一對小姐妹,拿著聽診器,聽聽你的心跳,再聽聽我的心跳,玩得不亦樂乎。
再給小熊做個靜脈置管:消毒,穿刺,然后用膠布固定。羅馬琳達大學兒童生活專家還專門幫奕奕在小熊的腿上剪了個小洞,軟管就能穿進去,跟真實的操作更接近了。
“如果壓到了,藥就會堵住,我有時候就會壓到,所以一定要固定好。”
奕奕一邊對錢報記者解釋,一邊把留置針保管好,她說這樣是為了預防感染。
游戲快結束了,奕奕給小熊摘掉了口罩、帽子,又量一次血壓,看看符不符合出院標準。
穿珠子的過程
可以幫孩子平靜下來
除了泰迪熊診所,米歇爾還帶來了很多其他游戲。
比如這個穿珠子的游戲,雖然很簡單,就是把五顏六色的珠子穿成手鏈,但不少小朋友打著點滴也要來玩,玩得很投入。
米歇兒告訴錢報記者,人生病的時候,心情也會受影響,小朋友更是如此,他們會煩躁、焦慮,對治療不配合。五顏六色的珠子,可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讓他們坐下來,把珠子一顆顆挑出來,穿過繩子,這個游戲可以幫助孩子平靜下來。
米歇爾告訴錢報記者,研究發現,這不僅能改善孩子的就醫體驗,而且還可以通過減少住院時間和鎮痛藥物的使用,控制醫療費用,所以,美國一些保險公司會要求醫院開展這類活動。
美國醫院里
有專門的“兒童生活專家”
這次是米歇爾第三次來浙大兒院,這一次她還帶來了7位學生,她們都是羅馬琳達大學行為健康學院二年級的研究生。畢業之后,她們將作為兒童生活專家到醫院工作。
兒童生活專家,英文是“Child Life Specialist”,簡單說就是給醫院里的小朋友提供各種心理支持,減少治療給小朋友帶來的痛苦,協助臨床醫生開展治療。
具體會做哪些工作呢?
比如,醫生如果有特別的操作,會開醫囑請兒童生活專家支持;孩子如果病重,他們要做臨終關懷,幫助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渡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再比如外科手術前,小朋友害怕不敢進手術室,他們還負責哄孩子,和他們一起祈禱,或者抱著孩子進醫院。
“在羅馬琳達大學兒童醫院,我們有25位兒童生活專家,保證每個科室都有一位,他們每天都會跟醫生一起查房。”米歇爾告訴錢報記者,兒童生活專家在美國有近百年歷史,他們是整個醫療團隊里的重要一員。
浙大兒院護理部從2年前開始和米歇爾的團隊開展合作,他們希望明年送護士去國外學習,回來以后也爭取在醫院的相關專業里應用。他們希望把美國的這些做法引進醫院來,這對我們這里的患兒和家長來說,真是好消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