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會現場
顏炳罡作題為儒學文化與人文素養之形成的學術報告
11月12日,薈萃學院薈萃講堂系列講座第一講在逸夫報告廳開講,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顏炳罡教授應邀為師生作題為儒學文化與人文素養之形成的學術報告。
顏炳罡從君子不器切入,論述人是一個綜合體,要不斷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大學生要做到領悟宇宙人生之道,要對自己人生做出思考和探索,理解人生意義,做到道器合一。顏炳罡重點從人文化成之道和躬身修己之學兩方面闡釋儒學文化。他指出,儒學是人文化成之道,人文一詞來自易經,文化即是以文化之,要做到以文化之,則重在修身。儒學是躬身修己之學,通過人禽之辯談人為什么要修身,用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三個層次說明人的修身層次,人需要用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九思修身之術調控自己的言行。
顏炳罡還引用《顏氏家訓》和《勸學》中的經典名言談終身學習問題。他指出,當前很多大學生上過大學而未讀過《大學》等著作,建議同學利用業余時間讀讀這些經典著作,領悟其中道理。他談到中國文化DNA的重要方面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不僅要做生物學意義的中國人,更要做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要對中華民族文化有認同感,只有在文化精神上有擔當的中國人才能得到世界尊重。
薈萃講堂分為學術講壇、博雅講壇、國際理解等多個系列,主要面向薈萃學院理科實驗班、人文素養班學生并向全校師生公開開設,通過邀請校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講授學術研究、人文知識、國際文化等。
顏炳罡,現任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尼山圣源書院執行院長、海源書院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山東周易研究常務副會長、山東孔子學會副會長等。著有《當代新儒學引論》《整合與重鑄――當代大儒牟宗三先生學術思想研究》《墨學與新文化建設》《心歸何處――儒家與基督教在近代中國》等著作10余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