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海洋動物健康養殖研究與創新———鳶都科技論壇”在我校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生導師麥康森院士、濰坊市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雋云昌等專家在論壇上作主題報告。學校黨委書記孫文亮,濰坊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主席王志亮在論壇上致辭。論壇上還舉行了農業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重點實驗室濰坊分室”三方共建協議簽約儀式,以及高效無公害免疫營養源“產學研”實踐基地簽約儀式。論壇由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負責同志主持。
本次論壇由濰坊市科協主辦,我校承辦。濰坊市漁業局副局長葉林、山東亞康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恒偉、濰坊康科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于海超,科研處負責同志,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的部分師生參加了論壇。
孫文亮在致辭時代表學校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向參加論壇的專家、企業家及師生們表示歡迎。他指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我國海洋強國的重要方針。濰坊學院作為萊州灣區域重要的綜合性院校,擁有從事海洋生命科學研究的相關師資力量和技術資源,正在積極參與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省政府“海上糧倉”建設規劃,學校已經在培養應用型海洋科技人才、海洋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社會服務等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2015年3月,由我校牽頭成立了“萊州灣海洋動物健康養殖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結合濰坊學院的優勢,組建了創新團隊,集中力量在設施健康養殖的營養與免疫等領域開展創新性研究。2015年省漁業廳和省漁業技術推廣站將我校設立為“省級現代漁業技術培訓基地”,160余名基層漁技人員接受了現代漁業產業發展、現代漁業新技術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學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是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可以滿足魚病分子檢測、魚類分子育種及基因工程育種等基礎設施要求;建有“室內封閉循環水養殖系統”2套,用于海洋動物營養與免疫學實驗及研究。今天簽約的兩個項目必將極大地推動這一特色優勢學科的發展。學校也將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投入、專業學位碩士點申報等方面持續加大投入,為海洋漁業科技發展及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孫文亮指出,服務社會是學校的基本職責。學校正在實施“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四大發展戰略,希望以本次論壇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高校在推動社會創新活動中的作用,發揮學校資源優勢,努力提升科技創新及服務水平,為本地區海洋科技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王志亮在講話時闡述了市科協設立“鳶都科技論壇”的宗旨。本次論壇是第一期。他指出,濰坊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確定的沿海骨干城市,有發達的交通網絡,海洋高端高效產業是重點發展方向。經過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近年來,海洋經濟已成為濰坊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對全市發展形成了新的拉動力。他希望本次論壇在濰坊市海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上取得新認識,在深化協同創新、提升海洋科技創新水平方面取得長足進展。
論壇上,我校與中國海洋大學農業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重點實驗室”、濰坊康科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簽約共建農業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重點實驗室濰坊分室”,重點實驗室主任麥康森院士、科研處負責同志、于海超分別代表三方在共建協議上簽字。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還與濰坊康科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約成立了高效無公害免疫營養源“產學研”實踐基地。
在論壇的大會交流階段,麥康森院士以《教育成就夢想》為主題作專題報告,雋云昌以《濰坊海洋生態環境現狀與“海上糧倉”建設》為題進行大會交流。與會的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師生、企業代表就學術前沿問題向麥康森院士進行了請教,并開展了業務交流和探討。本次論壇的舉辦為學校與知名大學、企業加強交流,實現直接對話,加速海洋科研成果產業化提供了重要的平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