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談高考改革:突破一考定終身
11月8日至10日,2015明德教育論壇暨第十四屆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聚焦基礎教育改革,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就“新一輪高考改革,對基礎教育有哪些深刻影響?”闡釋了觀點。
問:部分教育界人士,包括一些局長、校長對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沒有多少概念,他們認為,改什么最后不還是要考試嗎?不還是要看分數嗎?顯然,這次高考改革并不像部分人想象的那么簡單。國家考試中心原主任戴家干這樣形容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意義,他說:“沒有1997年的高考改革,中國走不到今天,沒有2014年高考改革,中國沒有未來。”那么,這次高考改革到底改了什么,有何意義?
張志勇: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復高考之后,最全面、最系統、最深刻,也是最困難的一次改革。這次改革是最全面的,是涉及考試制度、招生制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最系統的,是涉及整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的改革;也是最深刻的,將逐步地突破“唯分數論”,突破“一考定終身”,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是開始給學生和高校雙向自主權;這次改革也是最困難的,因為涉及的利益訴求極其多樣化,考生、高校、管理部門等各個利益相關方都有不同的利益訴求。
新一輪高考改革在內容上,首次把學生的高中過程性學習成果納入高考,首次把學生的學業學科選擇性科目納入其中,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性,充分表明改革最重要的原則是以人為本,意在通過這次改革,讓教育回歸本質。
招生錄取體制的改革,可以概括為“兩依據,一參考”,“兩依據”即高考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一參考”則是考生在高中的綜合素質評價情況。這就像打開了一扇多元錄取的窗戶,什么孩子上什么大學?首先要有一個除了分數之外的標尺,要把孩子的過程性學習和素質納入高考的過程當中,這正是改革招生錄取機制的要理之所在。
這次高考改革還加入水平考試和等級考試。等級考試要考選修課,我們搞了這么多年選修課,為什么困難重重?因為和高考沒有關系。這次高考改革最大的技術突破就是必修必考、選修選考。長期以來,我們考什么教什么,今天倒過來了,教什么就考什么。用考試的制度來確保課程的設置開始了,大家要看到這是高考的重大變革,過去選修課可以不開,但是現在,如果不開,就沒有辦法來應對未來的高考。
這輪改革的另一重點,是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我們在評價人的時候,看到分數,還要看到人,而“人”,就在過程當中,在一個個記錄當中。也就是對于每個人的發展,要從過去的看冷冰冰的分,到要看到活生生的人。
問:這一輪高考改革對基礎教育到底有哪些系統性的影響?
張志勇:可以說,這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對基礎教育的影響是系統性的,具體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基礎教育價值觀的變革。過去,有什么老師、有什么條件,就開什么課,學生跟著課程和教學轉,并沒有考慮學生的差別和個性,更沒有把它作為辦學主導和指導思想。在新的高考制度下,我們給了孩子那么多考試選擇的機會,考試的次數里邊涉及每一個學科的選擇,涉及學習方式的選擇,涉及學習學科的選擇。當我們想到這么多選擇的時候,我們學校的教育資源配置相比過去,必將考慮學生的基礎、差異和個性,從長遠來看,教育資源的配置將從學校走向學生,也就是說,學校的運轉將圍繞學生的需求來配置所有資源。
第二是基礎教育課程觀的變革。過去選修課可以不開,但是現在,如果不開,就沒有辦法來應對未來的高考。十多年前,我們就提出要選課走班,要有選修課,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卻難以真正落實。因為在很多校長、老師和學生頭腦里有個問題,選修課對我高考有什么用?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所以選修課在一些高中里是可以過濾的。今天我們在新的高考制度設計下,對整個基礎教育來講,課程觀從必修一統天下,走向必修與選修并舉,這個課程觀已經比較現實了。
第三是學校課程資源供給方式的變革。將走向由批發加學生個性化的定制。目前我們的老師,在考試科目上,基本上都是超編的,而過去不考的科目,現在大部分都是缺老師的,這個問題在浙江和上海已經開始出現,物理老師已經開始出現短缺,在選課走班情況之下,教師結構性短缺,會成為對教師隊伍的重大挑戰。
第四是教學方式的變革。一是必修課的學科分層教學,二是選修課走班教學,三是實踐性教學、社團教學方式的變革,此外信息化將深刻影響教學變革。
第五是學校管理架構的變革。學校管理架構課程化,把課程管理方式從校長、副校長到中層到教研到教師這樣有機架構進行扁平化管理。另外,單一的行政管理到行政班的教學管理,是未來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六是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關系的變革。中國海洋大學原校長給他們學校的學生做報告時,說:“你們這些孩子上中國海洋大學,我可以斷定你們將來在海洋科學方面不會有多大出息,為什么講這個話。因為你們在高中期間考海洋大學,只是因為分數夠了才走進了海洋大學。你們并不是因為喜歡海洋科學而走進海洋大學。第二,你們并沒有在高中期間為今天學習海洋科學而學習相關課程,專業基礎沒有。第三,在高中學習期間,沒有為今天學習海洋科學奠定學科基礎。”
說到底,今天的高中教育和大學有什么銜接?目前來看,只有一個分數的對接,別的銜接做得不夠。將來的高考制度下,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將發生重大的變化,將會從單純的分數對接,走向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對接、專業學習基礎的雙向連接。
第七是學生評價方式的變革。將更加注重綜合評價。
第八是學校發展模式的變革。今天,我們的高中學校為什么“千校一面”,因為我們在進行同質化競爭,也就是學習的知識水平的競爭,只不過是有層次的競爭而已。下一步,我們為什么要推動學校的多樣化和特色化發展?因為選擇來了,選擇來了之后,我們學校多樣化發展產生一個新的格局。
第九是教師職業角色的變革。今天,職業角色要從一個學科老師走向一個育人的老師。從教學科知識到培育素養,教師的職業角色發生新的變化,要重建師生中的關系。我想,教師角色的三位一體的局面很快就會到來。
最后,是學校教育支持系統的變革。未來,單一的學校教育將無法滿足孩子的發展需求,單純的校內教育資源供給無法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社區、家庭將會成為學校教育支持力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