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圖1、2、3的規律,圖4應該是什么樣子?”女兒剛上一年級,國內重點大學畢業的吳先生便被女兒的作業難住了,只能硬著頭皮向百度和朋友圈求助。心急的他還想把孩子作業交給輔導班。老師說,做作業不只關注做完沒做完和對錯,遇到不會做的題,家長要鼓勵孩子,一起解開難題。
輔導一年級女兒,求助百度和朋友圈
碩士爸爸抓狂了
吳先生是南京某公司的一名主管,國內一重點大學研究生畢業,事業上風生水起,但女兒才入小學半學期,吳先生就遇上了難題。吳先生說,輔導女兒作業,普通計算和拼音漢字不在話下,但遇上數學找規律題便蒙圈了,大學英語閑置多年,像西瓜、電燈等日常用品的單詞也想不起來,“看女兒托著下巴詢問,我也只能搖頭攤手,承認自己也不會。”
為了維持爸爸的超人形象,吳先生下班后抽空學習女兒的課本,還硬著頭皮向百度和朋友圈求助。但吳先生還是無法對答如流,心中也很困惑,“雖然自己上學時不是班上頭三名,但腦子挺好用,考上了重點大學。怎么退化到這個程度,連小學一年級的作業也搞不定了呢?”而且,吳先生更擔心的是,“我們輔導不了,就怕耽誤女兒學習,正考慮給女兒報個作業班,讓專業老師來輔導。”
吳先生的苦惱并不是個案。記者了解到,去年5月,東南大學副教授顧大松也把二年級兒子的數學題發到網上,稱身邊一堆教授、博士也沒答出來,才發到網絡上尋求解答。近來流傳的一則《小學1-6年級百科知識匯總》微信文章中,不少家長留言稱,長了這么把年紀,有的常識自己都不清楚。
老師支招
遇到難題,家長和孩子共同探索
南京古平崗小學心理老師劉艷說,小學一、二年級內容相對簡單,家長一般都能輔導起來,隨著三、四年級課程加深,不少家長開始感覺吃力,發現輔導不了孩子作業了。
高學歷的家長,怎么連小學題目都做不了呢?劉艷說,家長的知識量、經驗積累都是小學生遠遠比不上的,只是知識自身會發生變化,家長的解題思維可能跟現代教育觀念不一致,“比如說,家長以前學的是‘林蔭大道’,而現在正確的寫法是‘林陰大道’,孩子家長都會迷惑。”而且,劉艷說,現在小學更注重開放性教學,提倡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當家長講解知識點時,孩子可能聽不進去,依舊按自己理解去做題。
對于家長們想把輔導功課交給作業班的想法,劉艷不太認同。劉艷說,輔導班老師有的是在校大學生,有的是返聘老教師,家長考察輔導班主要看作業是不是做完了,“但到底是老師直接告訴孩子最終答案,是告訴孩子為什么會得出這個答案,還是讓孩子再想想,做作業的過程家長并不清楚。”
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呢?劉艷建議,家長輔導要把孩子放在主體地位,讓孩子作為探索者,家長只起輔助作用,鼓勵孩子從不同角度解答題目。劉艷說,兩種情況要特別注意,一是家長看著孩子寫作業,不要一出錯就立馬糾正;二是家長輔導遇到問題時,應和孩子共同想辦法,“家長只是陪著和鼓勵孩子完成作業,了解孩子學習進度和情況,安靜做自己的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