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昨天發布《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要求一批有條件、有意愿的試點高校率先探索應用型(含應用技術大學、學院)發展模式。同時要求積極探索有利于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的考試招生制度,試點高校招收中高等職業院校優秀應屆畢業生和在職優秀技術技能人員,應當將技術技能測試作為錄取的主要依據之一。
《指導意見》提出的轉型高校發展任務,涉及高校治理結構、專業體系、課程、教學、師資結構等方面,是全方位、系統性的改革。《指導意見》要求,以服務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先進技術轉移應用特色鮮明的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轉型高校要建立行業企業合作發展平臺,建立有地方、行業和用人單位參與的校、院理事會(董事會)制度和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度,成員中來自于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和社區的比例不低于50%。
在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實驗、實訓、實習環節,實訓實習的課時占專業教學總課時的比例達到30%以上,建立實訓實習質量保障機制;要促進與中職、專科層次高職有機銜接,有條件的高校要逐步提高招收在職技術技能人員的比例,積極探索建立教育-就業“旋轉門”機制,為一線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發展、終身學習提供有效支持;要適當擴大招收中職、專科層次高職畢業生的比例。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負責人介紹,引導部分本科高校轉型,關鍵是是明確辦學定位、凝練辦學特色、轉變辦學方式。“已有普通本科高校的轉型發展,是辦學思路、辦學定位和辦學模式的調整,不是掛牌、更名或升格”。
談及《指導意見》的出臺背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員孫誠說,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但由于受傳統的“重學輕術”、“重理論輕應用”的思想和政策導向不明的影響,許多原來單科性學院紛紛改為“學科齊全”的綜合型、學術型高等學校,許多專科學校一經批準升為學院后,也就沿著前者的思路辦學,失去了原有學科的優勢。然而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快速升級,人才市場越來越需要多層次、多規格、實踐能力強的專門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引導高校分類發展,解決多樣化的社會需求與單一化發展目標的矛盾,成為當前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急待解決的難題,也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
在解讀《指導意見》時,教育部發展規劃司負責人還指出,哪些高校需要轉型,不是簡單以本科院校的設置時間劃線,主要是根據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并結合高校的條件和意愿來確定。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