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成都市文化館承辦的“2015年成都市首屆公共文化服務超市”文化項目及產品推廣活動開幕儀式在成都市文化館隆重舉行。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向華全,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局長崔昌宏出席會議,校黨委書記邊慧敏應邀帶隊參加了本次活動。
“公共文化服務超市”活動是今年來成都市在提檔升級公共文化服務上的又一次突破和創新。圍繞 “文化超市、文化惠民”這一主旨,首屆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務超市集合了成都市各級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院團和各類社會文化組織的優秀文化資源,吸引了223個商家、395個項目產品集中交易。“文化超市”內容豐富、項目齊全,包含公共設施、文化藝術、電影放映等13大類的100多個子項目,幾乎涵蓋政府性公益文化服務采購的所有內容。
活動現場,文化產品、文化項目像超市一樣“擺起賣”,市民看到喜歡的就立即推薦,政府根據老百姓的需求和愛好買單。此舉將過去的公共文化服務單向采購變為了現在的雙向互動,在政府(采購方)、社會力量(采購對象)、群眾(受惠方)之間搭建起便捷、公正、有效的交流合作平臺,積極引導高校、社會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推動現代服務行業加速升級的關鍵作用。
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文化建設浪潮。在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上,中央全面分析形勢和任務,總結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研究部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做出關于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近日,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強調將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社會化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
我校作為四川省唯一一所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家及四川省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我校擁有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四川學術成果分析與應用研究中心、工業設計產業研究中心、科技金融與創業金融研究中心、澳大利亞研究中心等多個人文社科領域研究平臺,人文學科百花齊放,可以滿足不同單位、企業對于文化產品的采購和需求;基于我校以工為主,工、理、文、管、經、法、教、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特色,可依托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等學院的本科專業、碩士點、研究所和依托的重點實驗室優勢,與文化產品的自主研發、設計制造有效結合,進行數字化、體系性、持續性的開發。同時,借助此次推介展演活動,我校科研項目也順勢走向市場,接受消費者的檢驗,有利于科研成果的高效轉化,進一步促進我校教學科研進步和人才隊伍建設,構建起機制完善的反哺平臺。
此次西華大學參展的公共服務項目總計20項,其中包括公共設施、群眾文化、文化藝術、人才培訓、圖書資源、文化志愿者、文化宣傳、版權保護經營、公共文化九大類,本次展覽集中整合了我校優質師資力量,組建起了協作機制完整、高效的項目組團隊,為社會提供極具“西華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據悉,成都市首屆公共文化服務超市開幕當天,我校就在文化惠民演出、文化人才培訓、圖書館資源建設、文化交流合作、相關課題研究和調研等領域與相關單位達成了多項合作意向。
公共文化服務的“買與賣”,是近年來我校積極加強校地合作的一個縮影。校黨委書記邊慧敏在西華大學與成都市文廣新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上就談到,學校將進一步組織工作團隊參與市級媒體審讀(審聽),合作開展文藝創作,鼓勵支持學生開展文化創意設計、創作文化產品,共建大學生文化創新創業平臺,共同推動成都文化創新發展。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高校參與。學校秉承“以貢獻求支持、以服務求發展”的理念,始終堅持對外開放與地方合作,緊緊圍繞四川省“兩個跨越”戰略宏圖,立足四川文化發展戰略,投身于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建設洪流之中。未來,我校還將與更多的地方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展校地合作,發揮自身優勢,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鏈接
一、何為公共文化服務?
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門為主的公共部門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權利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制度和系統的總稱,包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資源和服務內容,以及人才、資金、技術和政策保障機制等方面內容。
二、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的相關內容。
(一)主要目標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全面覆蓋、互聯互通,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和手段更加豐富,服務質量顯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運行和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
(二)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的主要舉措
1、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2、推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3、保障特殊群體基本文化權益;4、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5、提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
(三)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動力
1、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2、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3、培育和規范文化類社會組織;4、大力推進文化志愿服務。
(四)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
1、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2、豐富優秀公共文化產品供給;3、活躍群眾文化生活。
(五)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
1、加大文化科技創新力度;2、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3、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傳播能力。
(六)創新公共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1、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2、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力度; 3、創新基層公共文化管理機制;4、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評價工作機制。
三、四川省《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的相關內容
(一)奮斗目標
全省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構建體現時代發展要求、符合文化發展規律、適應四川省情、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推進“兩個跨越”、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二)實現路徑
圍繞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意見》按照以人民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正確導向,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整合的原則,提出了標準化、均等化和社會化的實現路徑。
(三)主要舉措
1、標準化
標準化立足3個基本點,圍繞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確立全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健全設施布局、土地使用、建設規模、設計和施工規范及技術要求等標準,規劃建設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健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標準,制定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評估標準。
2、均等化
均等化強調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落實國家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3、社會化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則在社會力量上做文章。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和規范好文化類社會組織,推進文化志愿服務;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培養健康向上的文藝愛好,擴大和提升文化消費需求。《意見》強調,要提升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實現共建共享,提升綜合效益。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地方法規體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