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校推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合化個性化本土化——
優秀傳統文化在這里“活”起來
午飯過后,食堂保潔員在認真清理學生剩余的食物。一個數百人就餐的餐廳打掃完,學生剩余的食物不到一桶。這是記者近日在山東師范大學食堂看到的情景。學校飲食服務中心楊主任告訴記者,學校開展“儉奢文化教育”以前,每個食堂每餐的剩飯剩菜大約都有四五桶,全校兩個校區11個食堂,每天倒掉的食物就有幾噸,“想想都覺得可惜”。開展儉奢文化教育后,學生內心有了觸動。
山東師大的這一做法是山東高校扎實推進傳統文化教育的縮影。近年來,山東省委高校工委下大力氣在全省高校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化、個性化、本土化。
融合化:
傳統文化與學生生活融為一體
[典型案例] 每天清晨,山東交通學院食堂的“誠信窗口”格外引人注目。早餐沒有工作人員值守,全部由學生自己動手選取,自己刷卡付款,從未發生過不刷卡少交錢的現象。在這所學校,不僅食堂有“誠信窗口”,還有學生自主設置、自主維護運營的“誠信水源”和“誠信售報點”等各種誠信小店。
幾年前,孫鳳慧等幾名學生在校園里擺出一張桌子,放上筆、本子、小刀、橡皮、膠水等幾樣簡單的商品,標明價格,并放了一個簡易的自主投幣箱,辦起了校內第一個無人值守的“誠信小店”。這一小店的誠信理念很快受到學校的重視、扶持和引領,他們通過組織師生參觀研討,研究完善措施,促使“誠信小店”由小變大,由少變多。
如今,在山東高校,諸如“誠信考場”“誠信窗口”等“自覺平臺”應運而生,數萬名師生正在自覺接受誠信考驗和教育。“以往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生生活經常脫節,容易形成‘兩張皮’。”山東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齊秀生對記者說,“現在我們把兩者結合起來,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了生機,教育效果顯著。”
為了使傳統文化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融合,山東省委高校工委研究出臺了《關于推進全省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全省130多所高校制定和細化傳統文化與日常生活相融合的具體方案和措施。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抓住學生畢業、新生入校等節點,及時滲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修身、自律等文明習慣教育,在今年六月畢業季,同學們把自己的宿舍打掃得干干凈凈,將每一件物品都處理得妥妥帖帖,他們離開時不僅背著行囊與夢想,也帶著學校的精神風貌。山東財經大學、濟南大學等高校瞄準學生宿舍這個陣地,舉辦傳統文化沙龍,開傳統文化微信,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踐行中體驗,在互動中勉勵,在總結中自省。現在,“文明宿舍”“溫馨小屋”等已成為山東高校一道道獨特亮麗的風景。
本土化:
傳統文化與辦學實際相結合
[典型案例]“魯班不僅建筑技藝高超,更重要的是其身上體現出探索精神與專注氣質……”在山東建筑大學的魯班文化課上,學生李晨正在談自己對魯班文化的理解。他說,自己的成長得益于學校的魯班文化研究,“特別是體現在專業課上,那種對學術的專注、對建筑技巧的精益求精”。
山東建筑大學結合學科特點和地域優勢,成立了魯班文化研究院,建立魯班工作坊、設置魯班文化課程,在不斷延伸魯班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創造自己的精神圖騰,“扎實、專注、創新、精致”,學校培育濃厚的魯班文化,促進和提升了辦學品位。
在山東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黃琦看來,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在結合上做文章,“我省高校密切結合辦學實際,積極利用本土文化,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逐漸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辦學文化,這是傳統文化教育的生動體現”。
山東是孔孟之鄉,先賢大哲思想是齊魯文化最深厚的根基與資源。曲阜師范大學深入挖掘區域資源,于2013年創立了人文社科類協同創新中心——“孔子與山東文化強省戰略協同創新中心”,吸引了13名長江學者、泰山學者加盟。2014年,該校又成立山東省首家國學院,邀請林慶彰等12位著名國學大師前來講學。這些大師的人格和學識魅力,點燃了青年學子的國學熱情。
青島科技大學充分發揮自身化工學科優勢,建立都市科技園區,積極打造中國“橡膠谷”,建立“一館五中心”,包括橡膠文化博物館、綜合研發信息服務中心、孵化培育中心、創業服務中心、營銷交易中心、總部經濟中心,提煉并形成了“橡膠文化”,提升了辦學特色。
此外,山東理工大學、聊城大學、濱州學院、山東商業職業學院等高校,積極發揮專業優勢、人才優勢和地域優勢,分別進行齊文化、運河文化等研究,打造師生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共有精神家園,培育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校園文化。
個性化:
傳統文化成高校品牌建設源頭
[典型案例]臨沂大學2012級商貿英語專業學生楊勛玲,家中有患帕金森病的父親、從小癱瘓的大伯和年幼的弟弟。家庭的困境,一度讓她產生放棄學業的想法。“學校開展的紅色文化給了我動力,讓我走出了陰影。”楊勛玲說。大一時,她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紅色基地考察活動,沂蒙“紅嫂”的事跡深深地教育了她。
“再苦還能比戰爭年代苦嗎?”從此,楊勛玲堅定了對學習和生活的信心。她邊讀書邊打工邊照顧家庭邊做公益活動,2013年她獲得臨沂市“十大孝子”稱號,同年獲“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
通過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山東各高校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特色與品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正在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臨沂大學成立“山東沂蒙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編寫了《沂蒙紅色文化與沂蒙精神》,拍攝了專題片《紅色沂蒙365》,這些舉措讓大學生從心靈深處受到洗禮。從商業根基的角度出發,山東財經大學開展“誠信文化”教育活動,求富以仁,取財有道,通過主題報告會、演講、辯論會等形式,教育學生經商先做人。山東中醫藥大學積極開展以“仁愛教育”為主題的活動,從當下緊張的醫患關系入手,重提“懸壺濟世”的醫者仁心,大大提高了醫學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情操。聊城職業技術學院以知史愛黨教育改革為突破口,把黨史課講成人格課、創新課、智慧課,找準黨史教育走向大學教育的最好結合點。山東農業大學在校園綠化中,栽種梅蘭竹菊,設計藝術雕塑,巧妙闡釋農大精神。
每當佳節來臨,山東勞動職業學院學生家長們都會收到孩子寫來的感恩信。該校針對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欠缺等特點,積極篩選中華孝敬文化中的優秀元素,并編成喜聞樂見的故事教育學生,讓這些95后大學生逐漸習慣與父母拉家常、談心事、話感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