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圖配文的消息,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傳播——虐貓照片和視頻讓人頭皮發麻……吃驚、心痛、憤怒。這消息說的是杭州有個15歲的少年多次虐貓。而且,在他的身邊,還聚集了一批少年。新成員要先發自己虐貓的照片作為“投名狀”,后來,發展到需要發視頻驗證。
為此,錢江晚報記者展開了一系列調查。
我們更多想知道的是這些孩子為什么會這樣?
虐貓QQ群內容讓人頭皮發麻
新成員要納“投名狀”
據知情者透露,這名少年以網名加入了浙江的一個虐貓QQ群。這個群,成員多的時候超過百人,在這個群里,常常有群成員發布虐貓照片和視頻。虐貓照片和視頻讓人頭皮發麻:捆綁貓的兩只前爪在地上拖拉;用小刀戳貓的肚子;前爪被剝皮……據了解,加入此群,需要新成員先發自己虐貓的照片作為“投名狀”。后來,發展到需要發視頻驗證。知情者透露,這個群因為風聲緊解散了。不過,群成員后續又以其他形式繼續建群,繼續相互交流“經驗”。
按照消息上的地址,錢報記者從前天到昨天,先后三次前往。這名少年所住的小區比較高端。電梯上行至某幢12樓。開門,兩戶人家,其中一戶的門邊掛著一副畫像,門把手上掛著紅色的福結。還沒有敲門,里面就傳出了猛烈的狗叫聲。敲門,無人應答。
當天下午,錢報記者再次前往,依然如此。
記者在小區里隨機采訪了幾位業主,他們都表示并不清楚有這樣一名少年住在小區里。不過,其中有一位業主提到,這一家是住著一名少年,平時管他的像是孩子的祖輩。“現在大家一門關進,各管各的,不像以前嘍。”
這位業主聽說,少年在城西一所知名民辦學校上學。這一點,吻合網上消息所述。
動物保護團隊
曾與少年的學校溝通
錢報記者隨后聯系上了杭州動物保護志愿者團隊。沒想到,團隊成員對這名少年非常了解。一位團隊成員說,少年的虐貓行為已經有年頭了,他是浙江虐貓群中的關鍵人物,在全國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今年8月,有團隊成員得到線索,少年和同伴要到某高校再次采取虐貓行動,就出面與警方取得了聯系。
在監護人到場的情況下,警方當時對少年進行了批評教育。團隊成員擔心少年再次虐貓,后續又聯系上了少年所在學校。當時,校領導得知消息之后,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同時,團隊成員了解到,少年身邊的同伴,有部分就讀于位于城西的某杭州知名公辦初中。獲悉之后,校方也做出了相應的反應,并采取了具體的應對、教育、引導措施。
“我們很擔心,他年紀這么小,就做這樣的事,長大了會怎么樣?”一位團隊成員感嘆不已。
爸爸說只不過殺了一只貓
該“認”的都認了
他僅15歲,但已在國內圈子里小有名氣。但他畢竟是個孩子——他所做的這一切,他的家人知道嗎?錢報記者多方聯系試圖靠近事件本身。
“你們到底想怎么樣?派出所也去過了,教導處也去過了,還想怎么樣!”昨天下午5點左右,錢報記者終于聯系上了這個少年的父親。“你還來到我家門口,給我家留紙條,你有什么權利留紙條!”
11月4日,錢報記者在聯系好心理專家后買好水果打算拜訪少年的父親,因為我們希望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哪怕是一次開誠布公的談心也好。但這一次記者“撲了空”,少年一家都不在。于是就留了那張字條。
然而在電話交流中,少年的父親有些激動。他覺得既然兒子已經去過派出所、去過教導處,那么整個事件就應當到此為止。“不就是殺了一只貓嗎?哪個小孩子沒有‘弄’過小動物?”
少年的父親也沒有給記者提問的機會,表達完他對于此事的想法后,直接掛斷電話。
那所民辦學校表示
心理健康老師已介入
經過核實了解,這名少年現在確實就讀于城西的一知名民辦學校。
幾經周折,記者聯系上了這所學校的知情校領導。這位老師表示,動物保護組織確實就此事與校方聯系過。之后,老師就與少年和家長進行過溝通。“他在學校的表現還是不錯的。這樣的行為不是簡單的道德問題,而是心理問題,我們現在有專門的心理健康老師介入了,希望能幫助到這位學生。”
這位老師說,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需要得到保護,也希望能有比較妥當的方式來解決此事。
其他虐貓少年:
三個孩子出于好奇參與
虐貓事件,不僅僅只牽扯到這名少年,虐貓群內還有其他一些孩子,比如有的就讀于城西的一所知名公辦初中。對于同樣處于風口浪尖的這所知名公辦初中來說,這已經定格為筆記本的2個內頁和檔案袋里的3份處理決定。
對于錢報記者的采訪,這所知名公辦初中的集團副總校長在辦公桌上攤開一本筆記本,上面的2個內頁密密麻麻記錄了一次談話。“準確地說是去年12月,有人來反映學生虐貓的事情,第一感覺是吃驚——這是和年齡極不相稱的舉動。”他清晰記得當時虐貓事件的第一個爆發節點:有人反映該校至少有100名以上的學生加入到了一個虐貓QQ群,并參與了數十起虐貓行為。
學校當即組織力量進行“悄無聲息”的調查,幾乎是地毯式地排查后,他們得到了2個結果:第一、虐貓行為確在學生間發生過;第二、被證實參與虐貓的孩子只有3人(男生)。網傳人數和實際結果有了巨大反差,對校方來說,這不啻于一塊巨石落地,也是一次有力的自證。
“核實都是在學生并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過程被拉長,保證該事件不會影響到學生們的學習和情緒。”這位副總校長說,這3名學生均承認出于獵奇參與虐貓。這3個男生的家庭關系正常,平時在校表現也不錯。
他說,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同時也考慮到學生成長需要,學校并沒有對這3名學生進行公開批評,而是在和家長多次溝通后形成了一份“處理決定(待錯誤改正后再予以撤銷)”,知道結果的人也僅限于家長、班主任和心理咨詢師。“我們需要家長、班主任和心理咨詢師介入,對學生進行輔導,教育的目的不是懲戒而是引導”。
多方齊力的效果明顯,這3個孩子在最近半年內表現不錯。
孩子啊,你們為什么要這么做
少年虐貓心理原因探究:宣泄渠道變窄,貓代表更弱勢的群體
孩子對生命的淡漠,應引起家長、教育部門和全社會的深刻反思
“現在還有學生虐貓嗎?你們了解到參與的人多嗎?”
面對網絡上再一次爆出依然有學生虐貓的事情后,一位教育工作者詫異、質疑、憤怒、痛心。
他就是城西這所知名公辦初中的集團副總校長,去年12月因為有個別學生參與虐貓,他全面負責介入處理。
“我們會馬上進行側面摸底,如果有,會立即制止、教育。”他說,自上次虐貓事件后,校方在多個方面進行教育調整:在思想品德課上邀請榜樣校友講課,邀請專業課程老師輔助心理調節;生物課上也有意識進行了“學科滲透”,培養孩子們對動物的尊重和愛心;設立“家長學校”——每學期開課2次以上,增強家長、孩子間的良性互動……
學校在對待犯錯學生方面最終選擇了有條件的“寬容”,學校方面也相信這種以信任為基礎的教育方式能培養孩子更好的性格和世界觀,同時也用一切辦法鼓勵孩子揚善向上。
是的,被虐的貓貓無辜,而對于那些涉事的孩子,我們更是擔心他們的成長。希望迷途的他們早日回歸。
西湖區教育局:如何糾錯最重要,虐貓學生超過百名不可能
西湖區教育局對“虐貓”兩字十分敏感,也十分熟悉。但這種反應僅限于過去。
“今年沒有接到過任何類似舉報和投訴,如果有也是老早以前的事情了。”該局教育科陳科長說的“老早以前”和那位集團副總校長提到的“去年12月”相交。
“只要是不利孩子成長的因素、行為,我們都會高度重視,都會盡力消除。”陳科長介紹了去年底虐貓事件的起始,但他說并不知曉現在還有沒有學生在繼續虐貓。
“局里曾要求學校方面拿出切實有用的管理辦法,也多次進行化解、溝通,效果應當是好的,應當不太可能再發生類似事件,更不用說參與的學生有百名以上了。”
教育局辦公室主任趙良在接受錢報記者采訪時大致表達了三層意思:
第一、愛護動物是對一個學生的最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教育的內容之一;
第二、如果有學生故意傷害、虐待小動物,甚至以此為樂,說明他們的工作中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
第三、無論虐貓事件是否存在,教育部門都會要求各學校加強相關教育,讓好學生更好,讓犯錯學生有機會識錯、認錯、改錯、棄錯。
心理專家:多種原因會引發孩子不當發泄,父母的作用至關重要
宋海東,心理專家,杭州第七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一聽此事,宋海東有點吃驚,因為他曾經遇到過類似少年虐貓的案例,還應邀到相關學校專門講過課。
他表示,少年出現如此行為,一方面可能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學習成績不好,人際關系處理不好等等原因,引發了以虐貓這種極端方式來發泄。
如果別人得知此事后對他的行為不制止不勸阻,甚至擁戴,那就會導致他的行為更嚴重。
“貓或者其它小動物對于少年來說,是弱勢群體,所以成為了他選擇的發泄對象。但是,如果少年長大了,對家人朋友產生了不愉快,他有可能也采取極端手法來發泄,這就容易釀成大禍。”因此,宋海東建議,對于這樣的少年,應該進行專業的心理咨詢,搞清具體原因,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
“當時我介入的那個案例,學校的處理很慎重,沒有進行公開性的處理,而是通過父母進行積極溝通。”宋海東表示,父母在這樣的案例中,應該要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青少年專家:面對的不是老師就是家長,還得去輔導班,別讓孩子的宣泄渠道變窄
宋健男,浙江杭州12355青少年服務臺臺長,杭州青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杭州市社會工作者協會副會長。
宋健男表示,現在很多孩子處于一種“密集氛圍”。什么意思呢?他們的自由活動時間和空間都受限,在校在家都有老師和家長,哪怕是休息時間,也可能要去讀這個培訓班那個輔導班。因此,孩子缺乏宣泄的渠道和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容易讓孩子的宣泄方式走極端,也就會出現虐貓這樣的行為。“作為孩子,要培養他的存在感,不能由老師和家長壓迫式地教訓,而一點不聽取他的意見。存在感缺失之后,也容易讓孩子在另外地方走極端,比如貓就成了他們的出氣筒。”
說到這里,宋健男很感慨。他說,現在部分孩子對于生命的態度和認識,像是越來越淡化了。“嘴里常常充斥著一些所謂的新詞匯,比如秒殺,非常輕描淡寫,但我們仔細想一下,是不是缺乏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就我所知,很多詞匯其實是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引發的。”
虐貓行為是針對比自己弱勢的群體。如果發生欺凌更小的同學,就是更大的問題了。
少年對生命的淡漠,絕不是一件好事,應該引起家長、教育部門和全社會的深刻反思。
律師:國內暫無相關法規,國外動物享受法律保護
“我國暫時無相關法律,只要不是虐待被保護動物一般都不違法,只能譴責。”浙江君安世紀律師事務所梅寧律師說,國內法律制度中,虐待動物有幾種情況:
1、虐待小動物致死(前提是別人的寵物)的,可能會涉嫌侵犯他人財產,或被追究民事賠償;數額較大的可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承擔刑事責任。
2、如虐待國家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最高可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3、任何虐待動物的行為都是道德上的罪惡,只受社會輿論譴責。
但在國外,很多地方卻有一套十分嚴苛的約束制度——
意大利:三天不遛狗將被罰款——狗主人可以騎自行車遛狗,但其速度不能使狗太勞累;如果狗主人三天不遛狗,將被處以高額罰款;虐待或遺棄寵物者可被判入獄1年或罰款10000歐元。
德國:傷害動物可入刑——棄犬者需繳約折合人民幣20萬元的巨額罰款;嚴重虐待犬只者最高可判2年徒刑;傷害動物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最高將處3年有期徒刑。
加拿大:虐待動物最高處罰為監禁5年——加拿大最有名的“動物計劃”保險公司為狗和貓們準備了至少3種保險:醫療險、事故險和終身綜合險。同時規定,凡殺害動物都屬違法行為,故意虐待動物最高可處5年監禁。
梅寧律師說:“小動物也是人類的朋友,人類有義務來保護、關愛它們,同時也需要專門立法來約束虐待動物、傷害動物、殺害動物的行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