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首屆大學生證券投資競賽現場。
近日,歷時三個月的浙江省首屆大學生證券投資競賽在浙江財經大學落下帷幕。來自全省73個高校的167支團隊參與到此次競賽中,團隊成員需對團隊賬戶中的每單一投資標的1500萬的虛擬資金進行金融證券資產配置和投資操作,并共同設計一份詳細的證券投資策劃報告參與評比,本科組前三名被浙江財經大學包攬。
據了解,這次勝出的學生,將獲得比賽冠名商提供的“千里馬”培訓計劃。與以往的實踐平臺不同,這次的培訓計劃尺度很大,簽約的學生將直接操作項目,項目所需的資金、行政人員等都不用愁,全部是現成的,甚至還能提出做好項目的相應要求。現場,還有一些私募基金公司的負責人慕名來尋找有潛力的學生。
操盤30萬資金,除了學會理財還要學會承擔一份責任
此次競賽的一等獎獲得者來自該校金融學院金融班大三學生鄭步青,他是一個炒股熱愛者,平日里熱衷于看各種財經類新聞,評委們也都一致評價他有邏輯有思想。
在鄭步青看來,此次比賽中評委所看重的是學生對于市場的了解程度以及操盤的熱情。談起自己的炒股心得,他說:“書籍不及實際,只有實際操作過才能懂得如何炒股。大學生炒股應該把心態放穩,不必有太重的得失心,畢竟活得最久的才是贏家。”
祝衡也是這次比賽入圍者,大一時,他的實盤操作金額就已經高達30萬,很多人或許懷疑將這么大一筆錢交給一個剛剛結束高考的學生,他的父母是否會放心。但他卻表示,父母對于自己炒股是大力支持的,“我的父母也都是從事這個行業的,我第一次炒股就是在他們的指導下進行。炒股使我學會如何規劃自己的錢財,讓我明白,財富自由之下,不僅僅是庇護,更是責任。”
20年間比賽中涌現出了大批優秀選手。其中的樓棟、凌俊杰、徐冠華、陳鴻江等都已成為證券界翹楚,也因此,作為承辦方的浙江財經大學被譽為浙江省“證券分析師的黃埔軍校”。
陳浙平便是其中一位,他是上一屆“千里馬”計劃的簽約人之一,如今的他雖然只是一名大四學生,但已經在校外公司實習了5個多月,月薪超過十萬。“學生炒股確實很有爭議性,但總要有人嘗試,而此次競賽給了我們一個平臺,一個實踐的機會。”陳浙平認為,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比賽,才能讓更多有著炒股愛好的同學展現自己。
接觸實盤操作,在實踐中檢驗所學知識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浙財大炒股學生人數比例很大,金融學院的部分班級甚至高達90%,同學間經常交流炒股經驗。在校生炒股會影響學業嗎?炒股“盯盤”難免與上課時間重疊。
“班里大部分同學都是開了戶的,但真正在用心炒股的只占四分之一,平時大家在炒股中也都有贏有輸。”祝衡說,“或許和大多數人的炒股出發點不一樣,我們炒的是興趣,而由于我們平時學的就是金融方面的知識,所以能夠接觸實盤操作,感受真實的市場變化,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學習。”
很多人都認為在校生炒股會與學業產生沖突,畢竟時間對于在校生來說是寶貴的,而炒股中的“盯盤”難免會與上課時間重疊。浙江財經大學很多課程尤其是金融經濟類課程老師,對于學生開戶實盤操作都是持鼓勵態度的。
金融學院金融班大三的江昊宇是駱勤老師的“忠實粉絲”,“我經常會與駱老師交流操盤心得,但大都是在課余時間,這并不妨礙我正常的課堂學習。而且我未來想要走炒股這條路,現在的這些都是在為未來打基礎。”
如今的江昊宇對于炒股也算是小有心得,“我剛進實盤的時候買了兩支股票,第一個月就賺了8000元,然而片刻的自滿讓我忽略了時局,隨后第二個月利潤直接回撤了3000元。正是這些失誤讓我開始反省自己,我開始不再輕易跟風,胡亂買股。到現在,我已經能夠靠炒股給自己偶爾提升一下伙食了。”
浙財大金融學院的副教授武鑫表示:“此次比賽對于金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以及同學風險意識的養成都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金融業在聚變,這樣的比賽能夠改變傳統模式,給同學們一個明確的激勵。
“我們是想通過這樣的賽事給學生布點更多的實踐平臺。”浙江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王國銀說,之前的競賽基本上都是偏工科類的,人文社科類的項目較少,但是,實踐的機會反而是人文社科類的專業更需要。為此,今年新增了4個競賽類項目,以人文社科為主。“像證券投資這樣的比賽,我們不是讓學生去比炒股票誰賺的錢多,而是讓他們能夠多維度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有技術含量地進行投資布局、投資分析。體現出所學知識的含金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