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生都能享公平優質教育
天津市制定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目標
試點高中招生下放指標將進一步擴大
如今,擇校問題困擾著家長、學校等各方人士,究其根源在于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日前教育部公布一批試點地區,希望借試點以多種途徑解決擇校問題,天津位列其中。根據試點方案,今后本市將一方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探索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創新體制機制,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際交流制度,實行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學校的辦法,多種途徑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目標
1200所義務教育學校實現現代化
作為“解決擇校問題試點地區”,本市制定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的總體目標:到2012年,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取得新突破,使義務教育在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和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需求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區域特點。到2012年,全市1200多所義務教育學校都能達到階段性的現代化建設標準,全方位縮小城鄉、區域、校際之間差距,流動人口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基本形成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發展格局。適齡兒童免試就近入學,素質教育要求得到基本落實。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更加公平、優質的教育,基本實現全市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的目標。
措施
建好普通校縮小學校間差距
中央教科所所長、國家教改綱要起草者之一袁振國表示,解決擇校問題首先要把普通學校建好,減少學校之間的差異;其次要促進教師流動。
硬件
按四大指標建好每一所學校
“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是不久前剛剛頒布的《天津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最響亮的口號。目前本市研究制定了《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準(2008-2012年)》,《標準》涵蓋了辦學條件、學校管理、教師隊伍和素質教育等4項一級指標、24項相關的二級指標以及100個評估要點。配套實施“校舍加固改造和功能提升工程”“圖書配送工程”“新增教學儀器配送工程”“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56農村骨干教師培養工程”等五項工程。
軟件
優質校普通校教師頂崗任教
近年來本市各區通過“頂崗任教”,努力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優質學校與規模較小的學校教師間的交流。定期將優質學校的區級以上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和中青年優秀教師交流到規模較小的學校任教,同時將規模較小學校的教師交流到優質校、示范校任教,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對穩定、流動有序、資源共享、均衡發展的教師交流機制。
每所初中都有好高中招生指標
擇校壓力,直接表現為考試壓力。作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本市已經連續兩年推進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定向分配制度改革。希望通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逐步改變以升學考試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的做法。2010年全市承擔試驗任務的學校達37所,市內六區每區4所,指標分配比例控制在試驗校高中招生計劃的10%以內。據悉,今后本市試點學校的數量和下放的指標,均將進一步擴大。
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定向分配,是指以初中學校初三畢業生人數為基數,按一定比例,將優質高中招生計劃指標定向分配到本區縣的每一所初中學校。按照要求,承擔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定向分配制度改革的試驗校應是區屬市級重點中學。初中學校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根據分配的名額,參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擇優予以推薦。取得推薦資格的學生仍須參加“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和學業考查”,凡學業考試成績達到試驗校最低錄取分數線下10分以內的考生,招生校必須全部錄取。
爭議
教師流動會不會
成為晉升“捷徑”?
教師流動促進教育均衡,確實讓不少從前的薄弱校嘗到了甜頭。然而采訪中,也有不少校長表示了對這一政策的擔憂:“如何保證優質學校派出的都是優質教師?”一位重點高中負責教學的副校長向記者坦言,教師流動這一政策的初衷非常好,但如何落到實處仍存在不少問題。“優秀的教師是每一所學校的‘寶貝’,是保證教學質量和升學率的‘法寶’,哪個學校都希望把最骨干、最優秀的教師留在本校。”他表示,由于各區教育局為了促進教師流動的積極性,都為愿意主動流動到薄弱校志愿的教師提供了待遇保障,并在職稱評定以及評優中有所傾向,因此,這一政策被一些教師看成評優、晉升的“捷徑”,使得最終的效果并不是特別理想。
優質高中指標下放
能不能遏制“掐尖”?
“現在為了促進義務教育均衡,采取指標定向分配給每一所初中校,這一政策很好,可為何沒有把更多更好的優質高中校納入進來?”一位市重點高中校長坦言,在2010年中招中,很多學生獲得了該校加10分錄取的資格,然而最終由于分數高的學生都報考了市五所,學校只能招進一些原本分數不夠的學生。他認為,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間差距的縮小和消除,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但在政策實施過程中,不應存在大家在均衡,“特權”在“掐尖”的現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