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瓊,現年35歲,畢業于杭州開元商貿職業學校對外貿易專業。現為杭州天竺筷廠總經理,第六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口述故事
我的職業之路源于我的父親——第五代天竺筷傳人王連道。
那時,杭州天竺筷廠事業日漸滑坡。身為天竺筷傳人的父親也年紀漸長,天竺筷所承載的傳統文化也在逐漸褪色。看著這樣的情形我實在不忍心,于是毅然決然地離開原來的高薪崗位,投身于家族事業中,讓天竺筷廠在十年內從默默無聞,到成為杭州名片之一。
這一切的成功肇始于我的母校——杭州開元商貿職業學校。1996年,我被剛開辦的對外貿易專業吸引,進入母校學習。從學習外貿英語到學習單位單據,憑著一股子興趣勁兒,我門門輕松搞定,三年里這份熱情讓我一直保持年級前十的領先位置。
我有恒久的熱情離不開老師們。豐谷谷老師,我高中三年的班主任,和我們年齡相差很小的她,總能給我們帶來接地氣的理念。教英語口語的申老師,經常給我很多機會練口語。年紀接近,也能讓我和老師打成一片。記得那時,有一位教過我們很久的老師要調走,全班同學流著淚送別。
高一下半年,我成為校學生會生活部長。從未想到,這段經歷讓初中原本內向的我漸漸改變,鍛煉了我的性格,讓我更有責任心,處理事情時更有堅韌的品格。
2000年,我離開廣告營銷主管崗位,進入父親負責的天竺筷廠。在我看來,傳統產業用傳統方式經營可能不適合,要做出新意,需要有新的血液注入。我和父親開始研究和推進天竺筷制作工藝,從材料的采集到原料的選擇、從機器的改裝到花紋的設計,日復一日地堅持著。通過之前所學的專業知識,我領悟到,只有在傳統基礎上不斷挖掘天竺筷的文化價值,才有可能成功。而這文化價值,不僅僅是筷子,應包括其承載的筷文化、飲食文化及其他傳統文化。
后來,我和團隊成員將制作工藝從人工繪制圖案改進為用機器火烙,圖案設計在傳統的十二生肖、西湖十景等要素外增添運河風韻,通過將杭州文化、竹雕文化以及天竺筷文化三者完美結合,將杭州的歷史文化巧妙濃縮在各類形態的天竺筷中。
終于,天竺筷廠從最初三年沒賣出一雙筷子、七年內一直賠本的狀況,到現在成為來杭旅游必備工藝紀念禮品、“杭州旅游四寶”之一、杭州市重點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品種。天竺筷傳統技藝也進入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得國家、省、市等50項獎,受到美、德、日等外國友人青睞。
我想說
一切的一切都和兩個詞有關:選擇與堅持。只有做好選擇,并一路堅持,才能有所成就。
總會想起,母校的老師鼓勵我,為我帶來正能量。如今,我還與很多老師保持著聯系,經常見面聊天,好朋友一般。現在想來,能認識他們并成為他們的學生,真是幸運。我與他們的這份情誼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很多東西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今年,我又重返課堂。在杭商學堂、品位杭商、新生代班三個課堂中學新的知識,讓技術更上一層樓的同時,也讓思考角度多元化。
職眼點睛
開元商貿職業學校校長周天平
職業教育是什么?不是簡單地為學生找一個謀生的職業,而是應該教會學生為人之道、生存之道,讓他們心懷夢想,比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比如學會幫助他人,成為一個讓別人快樂和自己快樂的人,比如給他們搭建更多開發能力挖掘才華的舞臺。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遠。王旭瓊就是這其中的一員,她用自己的行動和成就證明了“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