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開學初的時候,不少娃爸娃媽的朋友圈都被一座“藍色城堡”給刷屏了,淺藍色的墻壁,深藍色的桌椅,湖藍色的護欄裝飾,天藍色的書柜……就是把關于藍色的形容詞都用盡了,也描述不過來,這就是杭州市天長小學東坡路新校區。
同樣是今年9月,杭州行知小學也以全新的“兒童生活體驗館”的姿態迎接孩子們的到來,比如,原本的校園停車場改被造成位于地下的“神秘藝術工廠”,教學樓的天臺上開辟了一塊不怕被人“偷菜”的種植園……
轉眼間,距離開學已經過去了2個月的時間。這些被大家盛贊的“童話校園”實際使用效果如何呢?快跟隨學堂君的腳步,進行一次回訪吧!
天長小學:
“好玩的學校”真的好玩嗎?
讓閱讀變得輕松好玩
來到天長小學的時候,正值孩子們的課間休息。下著蒙蒙細雨,孩子們雖然不能到操場上活動,但是在以“好玩的學校”作為設計理念的天長小學新校區里,孩子們從來不缺少玩樂的場所。
6米寬的走廊,擺放了各種形狀的沙發凳,一些是圓形、方形等幾何圖案,一些是動物圖案,新校區全是一到三年級的孩子,這些有趣的沙發,就可以大大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孩子們圍著這些凳子跑跑轉轉。不規則形狀的凳子還可以被隨意組合和拆分,從中拆出一塊凳子,就是一個安靜的角落,看會兒書吧。
開學時空空如也的新書架,如今也被擺滿了各種書籍,在每一個教室門口,都形成了一塊有沙發有書柜的閱讀區。這種隨手閱讀的方式大受孩子跟家長的好評呢!最近學校又在走廊的另一側增加了更多的桌椅和書柜,如今走在天長的校園里,幾乎每走幾步就可以找到書籍,坐下來閱讀。
被刷屏的“藍色城堡”是做什么用的呢?
“也有家長會有一些疑慮,學校打造得這么很漂亮,能否真正融入到教學?”天長小學辦公室主任王潤毛老師說。對此,學堂君當然也要一探究竟的啰。
藍色城堡里最顯眼的莫過于一走進校門,就會在教學樓的一樓看到一間書法教室,教室的墻使用的是透明玻璃,站在門外就可以看到里面的孩子正拿著毛筆,一筆一劃,在案臺上書寫。這節書法課就是天長小學近些年在打造的東坡文化課程之一。被藍色夢幻籠罩下的校園里,其實還蘊含著更多的傳統文化因子。比如,在學校的墻上可以看到篆書“天長”、蘇軾的作品《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校長樓朝輝表示,用現代的視角去體會傳統文化,也許孩子們更能接受。
“藍色城堡”最夢幻的地方是披著綠色植物和彩燈的花園式拱門,那條長長的“隧道”通往的正是孩子們的音樂殿堂。
人人都是
“童話校園”的
守護者
漂亮的童話校園當然人人都喜愛,但是人們也會有擔憂:孩子們滿懷好奇的觸碰,諸多公共設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維護,“童話校園”雖好,但會不會在短時間內就黯然失色呢。
天長小學王老師告訴學堂君,恰恰是校園里的這些公共財物,讓學校的綜合實踐課程變得更加豐富又貼近生活了。
在校園改造后,天長小學的衛生間里擺放了烘干機和卷筒紙巾盒,面對這樣的小機器,孩子們總是好奇地想多試一試。而在綜合實踐課程上,校園里的每一處公共設施都被實行了包干制度,在這兩個月的時間里,二年級的孩子們就給衛生間設計了諸多衛生標語,被大家頻繁使用的卷筒紙巾盒也被“規范”每一次使用的長度,孩子們在紙巾盒下方畫了一條線,“紙巾拉到這個位置就可以了哦!”這樣童真的標語在每個衛生間都可以見到。
每個班級的孩子都是圖書管理員,負責定期整理教室外的圖書角。試聽教室、美術教室里有許多道具,也由各個班級以包干區的方式細心收拾好,以便下一次使用。“學校的設計不是為了漂亮而漂亮,更多的是實用,好玩。”王老師說。
行知小學從這個學期開始實行“行知小真人”制度,校園里發行起了“陶圓幣”。每一期“小真人”都有不同的主題,在除了課堂表現之外,孩子們還需要通過日常的文明禮儀,合理使用以及保護校園設施等方式來獲得一枚寶貴的“陶圓”,積累一定的“陶圓”后,可以兌換相應的獎品。
校長樓葉通告訴學堂君,行知小學就是“兒童生活體驗館”,在漂亮的教室之外,孩子本身也應該轉換學習方式,用更生活化的行動來愛護校園。因此在行知小學的走廊里,還分別設立了“六大生活園”,這些生活園全天對所有學生開放,像收藏了大量圖書的人文生活園,放置了科學儀器的科學生活園,每個園區都由孩子們自己維護。
行知小學:
“兒童生活體驗館”體驗些啥?
孩子們最愛地下“神秘藝術工廠”
行知小學的“童話校園”則體現是綠色森林的主題。
最讓孩子們尖叫的是美術體驗活動空間,這是將500多平方米的校園停車場改造成的“地下藝術工廠”。順著行政樓的樓梯一步步往下走到負一層,仿佛一下子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神秘世界,最先看到的是一間版畫教室,往里面走又會發現一塊巨大的顯示屏和課桌椅,這里是美術教學區,在一旁又有十幾臺用于繪畫的數位板,最后,在一個房間里還能發現五六臺正在運作的3D打印機。
美術老師吳言告訴學堂君,從這個學期開始,行知小學40分鐘一節的美術課被改成了80分鐘一節的大課,為的就是讓孩子能夠有充分的創作時間,“以前我們上美術課,在普通教室里空間狹小,準備材料時間又長,真正讓孩子進行創作時間很短。”吳老師說,在這個全新的活動空間里,孩子們能夠有更多的發揮,這個美術大教室幾乎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孩子們在選擇選修課的時候都還會特意打聽,“這節課是不是在下面的美術教室上呀?”
吳老師說,如今在這間美術大教室開出的課程有3D打印、數位板繪畫、版畫等,除了美術課本身有趣之外,每個班級每位孩子的作品,都有展示的地方,這讓孩子們更喜歡了。
天臺的蔬菜有了兩次豐收
教學樓天臺原來是學校的氣象站,如今“空降”了一大片種植園,有室外的,還有在大棚內的。每一片種植地上都插了一塊班牌,三到六年級的孩子要認領一塊土地,跟隨老師挑石子,培育土壤,然后進行種植。
為了讓孩子們體驗收成的樂趣,在這里種植的都是培育時間短,容易成活的蔬菜,從9月初開學到現在,孩子們已經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收成。種植出來的有機蔬菜被放到校門口的義賣會上,家長們在接孩子放學的時候,還能挑一些新鮮可口的蔬菜回家。
科學老師虞小東說,除了種植蔬菜,這塊種植園也給科學老師們帶來了不少便利。比如說,在這個學期虞老師有一節課講的是自然災害中的水土流失,土壤、植被和坡度分別對水流速度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些問題以前只能通過教學影片的方式給學生們展示,而這一次,虞老師就帶著學生們上天臺,學生們可以通過動手做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