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分會(以下簡稱“分會”)正式發布《自費出國留學行業標準》。長期以來,留學中介一直被各種問題纏繞,導致中介整體形象受損。此次行業標準從機構認證、服務規范、職業資格證以及合同等多方面對留學中介行業進行了全方位的規范。但改革并非一朝一夕,行業規則的徹底落實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留學服務市場矛盾重重
由于語言障礙、申請程序繁瑣等原因,國內留學申請者對中介的依賴性遠遠高于其他國家。據分會發布的《2015留學中介機構調查(個人版)》統計顯示,84.85%的用戶在留學申請時選擇了留學中介機構進行服務。
2013年,根據《國務院關于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資格認定的實施部門,已由教育部調整為省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審批權下放。隨后教育部下發《做好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審批權下放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后續審批與監管工作進行規范。山東、廣東、陜西等14個省市發布了各地政策。
然而由于行業標準的缺乏,在留學不斷普及的同時,層出不窮的黑中介、申請流程不透明、資料造假以及服務不周等問題,導致留學中介的形象不斷受損。
統計顯示,在不選擇中介辦理留學的人群中,有50.98%的人是由于不信任中介;在具體的服務中,有35.71%的人明確表示對中介的服務不滿意,滿意的僅占9.09%。據了解,在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的留學投訴中,2015年僅過去一半,投訴量已達117起,大幅超過2014年全年73起的總量,其中受投訴最多的為合同問題,占比78%。調研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留學中介機構都認為非常有必要制定行業認證標準,半數左右機構希望對機構進行評級,三成以上機構認為非常需要進行從業人員崗位培訓,持證上崗。
“2000年,教育部發布了首批留學中介服務機構資質,中國自費出國服務市場開始迅猛發展。我們希望通過行業標準的建立引導行業自律,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沈雪松表示。
在此前提下,作為經教育部批準,并在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全國性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行業自律組織、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分會此次推出《自費出國留學行業標準》,并將逐步啟動機構認證,希望借此維護機構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升服務質量。
行業標準推廣需多方協作
2014年國內出國留學總人數為45.9萬人,其中自費出國42.3萬人,占比92%。業內人士表示,如此龐大的市場,強有力的監管必不可少。
“雖然目前行業正不斷發展,但行業內服務質量仍存在良莠不齊的狀況,違法違規時有發生,因此帶來諸多留學消費隱患,讓消費者望而卻步。規范留學行業服務標準、搭建完善的留學服務體系、建立留學服務行業國家標準就顯得十分必要。”金吉列留學副董事長朱燕民表示,“標準的發布,為提升全國行業機構服務質量和水平奠定了基礎,為規范自費出國中介行為、打造留學行業品牌形象,為消費者和境外教育機構選擇放心留學服務機構提供了支持”。
51offer副總裁林龍也表示:“留學企業和互聯網的整合是一個標準化的事。在‘互聯網+’的概念下,當規模化與個性化都在大幅度增長的同時,矛盾的產生則不可避免,此時就需要規范化。一個企業的標準化一定是建立在內部流程標準化和外部服務標準化二者并行的基礎上。”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新行業標準的出臺對留學行業的健康發展是一大利好,但推行也并非易事。不同國家間的考試標準如何統一,面對小而多的留學工作室如何處理等等,都是即將面對的問題。
“各個國家的留學申請環節都有一定的不同,各個顧問所負責的國家也不一樣,因此在考取資格證書時還應考慮到各國間的區別。是讓顧問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負責的國家和地區考試,還是統一進行考試?”有留學機構從業者提出了疑問,“除大型中介機構,還有很多中小型機構以及留學工作室,又該如何保證這些機構也踐行行業標準?行業規范的執行力和強制力都是有待解決的難題”。
教育部國際司副司長陳盈暉介紹,為保證行業標準的推行,未來教育部也將加入留學服務行業的共同建設。“未來我們將加強法律建設,為規范和管理自費出國留學行業提供政策和法律依據,維護行業秩序。”陳盈暉表示,“我們還將完善自費留學出國監管體系,發揮行業協同管理作用,加強教育、公安等多部門的共同監管和協調,開通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投訴跟蹤系統,以及隨機抽查機制和事中事后監管”。
此外,未來教育部還將搭建出國留學全過程服務平臺,形成出國前-出國中-留學后全鏈條服務體系,聯合各個機構共同推廣行業標準。
留學中介即將持證上崗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分會秘書長鄂學文介紹,《自費出國留學行業標準》由七個模塊組成,分別為: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行業誠信自律公約;出國留學服務機構認證標準;留學咨詢服務規范;留學咨詢服務術語;《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合同(示范文本)》;留學咨詢顧問崗位培訓及專業能力證書;出國留學服務行業從業人員行為準則。其認證指標細化至中介機構的財務體系、設施設備等方面。
作為一次性服務,服務的質量和機構的信譽成為留學行業的生死符,但優秀的顧問數量卻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魚目混珠的情況時有發生,最終買單受害的仍然是消費者。此外,在申請過程中的資料造假已成為海外高校深惡痛絕的中介弊病,影響的更是中國留學生的整體形象。因此在行業標準的制定中,關于留學行業服務人員的資質便成為重點。
“通過專業培訓,我們希望最終能實現留學服務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的目標,這是我們建立和完善信譽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鄂學文表示,“首先通過培訓和考試,讓從業人員獲得專業能力證書,在此基礎上建立信譽和服務質量保障體制。其次,我們將建立持證人員數據庫,對消費者公開信息,有針對性地引導消費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持證留學顧問,協助辦理出國留學手續”。
截至今年7月,全國范圍內已有211項職業資格證取消。隨著對就業準入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涉及消費者利益的職業的入職資格被再度強化,此次行業標準的出臺是對留學相關崗位專業性和技術性的承認,也對行業內從業人員進行了一次肅清。據了解,目前留學咨詢顧問專業能力證書已經獲得教育部的認可,未來將協助推進留學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同時,機構黑名單也提上了日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