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芋生境分布與功能主治
【別名】枇杷玉(《陜西中草藥》),千斤重(《全展選編·傳染病》)。
【來源】為列當科植物丁座草的塊莖。初夏發苗時采挖,曬干用。
【原形態】寄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無毛。塊莖近球形。莖肉質,單一,圓柱狀,褐色。鱗片葉多數,覆瓦狀排列,三角狀卵形,先端鈍,長1~1.8厘米。穗狀花序,長為莖的一半或更長;花無小苞片,近無梗,萼杯狀,有不規則裂片5;花冠2唇形,長1.5~2厘米,下唇遙短,有不明顯的3齒裂,雄蕊突出于花冠外;心皮3.蒴果卵圓形,3瓣裂。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金背枇杷林下。分布陜西、云南、四川、甘肅、湖北等地。
【性味】《陜西中草藥》:澀微苦,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溫腎,消脹,止痛。治腹脹,胃痛,疝氣,勞傷咳嗽,血吸蟲病。
①《陜西中草藥》:理氣止痛,止咳化痰,消脹健胃。治腹脹,胃痛,疝氣,勞傷咳嗽。
②《西藏常用中草藥》:補腎助陽,強筋骨。治腰酸腿痛,陽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
北魚黃草來源|性味
【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來源】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北魚黃草的全草。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于海拔600-2800m的路邊、田邊、山地草叢或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山西、陜西、甘肅、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辛苦;寒。
【歸經】脾;腎經。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主勞傷疼痛;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3-10g.外用:適量,搗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