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大學生就業難的新聞鋪天蓋地,可為何我們企業始終招不到適合的人才呢?”“招聘成本一次次增加,大學生一批批往下刷,沒一個合格的。”“找員工如同找女朋友,怎么就相不到合適的呢?”作為大學生接收方的企業如此抱怨。《杜拉拉升職記》、《小強升職記》之類講述職場規則的“寶典”風靡市場,這些似乎都在講述著“適者生存”的職場真諦。那么大學生與企業之間的現實矛盾究竟凸顯在何處?企業又為何刷掉一批批曾經被稱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呢?讓我們從企業的視角去看一看。
企業心聲
實際上大學生畢業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難,難的是找到一份他們滿意的工作。多數大學生求大輕小,希望進入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對小城市、小單位、小崗位不感興趣。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更加大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度,畢竟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
招聘企業
部分大學生含金量下降
湖南大學應屆畢業生楊源也參加了此次研究所的面試,他的面試題目是用英語和面試官討論“機電一體化”概念。雖然大三時,楊源就以高分取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但他操著濃郁的地方口音進行闡述后,面試官很不滿意。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人事處處長潘娜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普遍擁有大學英語四級和計算機二級證書,但含金量與往年相比有所下降。
潘娜告訴記者,她所在的企業主要招聘對象為研究生或者是985、211等重點院校的本科生,但近幾年來,這些重點院校的部分學生水平遠不如以前。
新濠集團的HR副總監苑女士從事人事管理工作已有十年之久,她告訴記者,目前一部分大學生存在質量“注水”現象,學生的知識、能力、心態等綜合素質與前幾屆相比呈下降趨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