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孩子從幼年開始接觸手機,對手機依賴程度較大。
如今,智能手機成為伴隨很多孩子成長的“玩物”。上學之后,一些家長則開始為孩子配備專用手機。那么,小學生是否適合配備手機?近日,新京報聯合東城區培新小學發起“小學生該配手機嗎”問卷調查,千余小學生家長參與了調查。
家長
孩子反復要求配備手機
近日,一位媽媽在孩子家長的微信群里發了一條求助信息:是否給四年級的兒子配手機,讓她頗感糾結。
“孩子一年前開始要手機,我對這件事非常慎重,所以沒給配備。可是,我答應他:某一天在配備前一定要簽一個嚴格的合同,違反條款就沒收。”這位媽媽說。
“要不要現在給孩子配備手機?”“已經配備手機的孩子們都在用手機干嗎?”這位媽媽在家長群里向其他家長征求意見。
記者注意到,在新京報與培新小學聯合發起的問卷調查中顯示,在家長是否該為孩子配備手機的問題上,近7成該校家長表示不會為孩子配備。但也有3成以上的家長表示,會為孩子在小學階段配手機;幾乎9成家長表示給孩子配手機前會制定限制使用的協議;近8成家長對部分學校禁止帶手機進校園,或禁止手機進入課堂的規定表示贊成。
孩子
自己沒有手機覺得丟人
對于學生而言,配備手機究竟有什么重要意義呢?今年初一的王浩宇(化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學都配手機了,自己沒有會很丟人,而且我們也建了自己的微信群。”
王浩宇也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向父母申請配手機的。“當時爸媽提出要求:如果期末考好了,可以考慮給配。”三年級期末考試,王浩宇考得不錯,四年級一開學,爸媽履行承諾,王浩宇有了自己專有的手機。
“那部手機是爸爸用話費換的,我幾乎走哪兒都帶著。”王浩宇說,然而好景不長,一個月后王浩宇媽媽洗衣時一時疏忽,把衣兜里的手機一起洗了,于是有手機的日子戛然而止,王浩宇鉆進被窩哭了一個小時。
五年級時,王浩宇有了第二部手機,但連微信都下載不了,只能打電話,看看貪吃蛇。“五年級,我們班差不多一半的學生都有手機,20%是觸屏的,5%是蘋果等高級品牌手機。”他說。
學校
孩子自制力差難控手機
王浩宇說,當年上小學時,學校沒有規定不讓帶手機到校,但進入校園后必須關機。而現在正在就讀的中學則明確規定,帶手機到學校的學生必須把手機交給管理員。記者了解到,伴隨智能手機的普及,學校對于手機的管理也在逐漸收緊,而學生自制力差,是學校嚴管手機使用的主因。
培新小學德育主任張莞霏介紹,該校原則上不允許學生帶手機到學校。但個別學生因家住得較遠,家長為孩子配備手機,便于放學后與孩子聯系,這部分學生在跟班主任老師溝通后,也被允許帶手機到校,但進校后就必須關機。
北京小學萬年花城分校校長劉顯洋也表示,雖然學校沒有明確規定學生不能帶手機到校,但他個人認為,小學生沒必要配備手機。他認為,學校是一個學習場所,以小學生的自制力,隨身攜帶手機多少都會使學生分心。
觀點1
手機使用效果關鍵看引導
手機在通訊里是一個好東西,可以最便捷、最及時地給人們提供大量資訊,對于學生也是一樣的,如果讓學生每天只面對試卷,每天上補習班,怎么更好的發展?兒童只有在自然中、游戲中、實踐中才最有積極性,這是孩子的天性。給孩子配備了通訊設備,如果沒有引導好,眼睛看壞了,染上了網癮,這是壞事。但如果引導好了,就成為讓孩子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
對于學生備配通訊設備,學校不是單純鼓勵或反對,而是在研究恰當地使用好通訊設備。比如可以幫助孩子查閱資料;可以讓孩子借助這種媒體技術做課件,展示對世界的認知;也可以借助這些設備跟國外友誼校孩子互動交流,提升語言水平。無論是在時間上、空間上都要體現教育的作用。
為了防止因配備手機造成沉迷游戲的問題,家長可嚴格控制孩子上網時間,指導孩子使用網絡的方法。對于未成年人,提倡家長的監護責任,家長應該陪著孩子一起上網。
——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
觀點2
小學生自制力差不宜配手機
我不贊成從小學給孩子配備手機。首先孩子的自制力差,心中惦記著玩手機,會影響注意力;其次,從財產安全方面考慮,如果使用手機不當,會造成隱私信息泄露,不法分子會利用一些短信誘騙學生泄露家庭的信息。
在家里,我個人也不贊成孩子用手機玩游戲。首先,學生每天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已經很長,從學生視力角度考慮,必須要有時間控制。一些家長認為,讓孩子玩游戲是鍛煉孩子的反應能力。這其實是家長通過電子設備讓自己趁機休息的借口,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如果一定要配備手機,個人認為在初中之后更合適,因為此時有些學生已開始獨自上下學,路上有必要跟家長及時溝通。同時,進入初中的學生,其自制力也會有一定增強。
——培新小學德育主任張莞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