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期末考試的時候了,相信不少來澳洲的留學生此時正在辛苦備考,希望能夠取得佳績。然而不久前,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商學院1200多人參加第一學期的BUSS 5000 Critical Thinking in Business(商業的批判性思維)課程考試,300多名學生(37%)不及格,其中中國留學生占到八成,引起各方關注。
另外一門核心課程為BUSS6000 Succeeding in Business(商業成功),也有大約12%的人掛科。這2個課程都是完成悉尼大學商學碩士(Master of Commerce)的核心單元。
此事在中國留學生群體中造成不少議論,很多學生都認為學校無緣無故提高了掛科率是為了掙得更多的錢。據悉,悉尼大學商學院一門課的學費將近5000澳元,按300人來計算,總掛科費高達150萬澳元。對此,悉尼大學否認故意讓這些學習研究生商務課程的留學生掛科。
是否中國留學生更容易掛科?或者說,中國來澳學生如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呢?該報就此走訪了悉尼幾所大學的教師、院長,以及澳大利亞高等教育工會。
掛科一定存在 寬進嚴出是澳洲大學特點
接受采訪的麥考瑞大學商科和經濟學院執行院長馬克蓋博特(Mark Gabbott)教授告訴記者,大學生出現掛科是正常現象,也就是說如果學生不夠努力就有可能無法通過。這適用于留學生,也適用于本地學生他指出,留學生 一般如果個人努力不足、不積極聽講而缺課或者沒有準備而匆忙參加考試,就有可能表現不佳。
接受采訪的悉尼大學博士、前商學院學術講座講師佩頓(Michael Paton)告訴記者,也許是中國與澳大利亞的教育體制稍有差別,“寬進嚴出”的特點讓留學生不太適應這樣的要求。他指出,悉尼大學并沒有一個所謂的標準 “掛科率”,因此期末考試的成績和掛科情況按照課程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掛科率處于1%至45%之間。他說,在1971年是新南威爾士大學曾經有一門化學課造成45%的學生掛科。
“留學生掛科存在三大根本原因”
悉尼大學前商學院學術講座講師、教學質檢組成員佩頓(Michael Paton)博士告訴記者,他認為留學生掛科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動機。佩頓博士指出,不少中國留學生所學習的專業可能是在父母意見的影響下做出的,因此也許他們自己并不喜歡這樣的課程。特別是最近10年間,澳大利亞政府將移民機會和學位綁定,學習了某些諸如會計、信息技術之類的學位,就算是拿到了移民的敲門磚,因此很多學生不管本來 是學什么專業,或者希望學什么專業,全部轉來學習會計、審計、信息技術。
第二個原因在于時間管理,即更加有效的學習和充分的準備考試。佩頓指出,在商學院批改期末考試試卷的時候發現,很多中國留學生如果成績不高,主要在于“他們根本沒有回答考卷上的問題”。“不少留學生喜歡用記號筆在課本上將重點的內容勾畫出來,然后逐字逐句的記憶。這樣的學習方式不是澳大利亞大學所希望的。
因為他們缺乏對于知識本身的推敲和申辯,即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在考試中,通常出現的情況是,你看到他們羅列了很多的相關內容,但這些內容本身并不能夠回答考卷上的問題。真正的答案需要你在腦海中構思以后,用自己的方式寫出來。”
他說,這也可能是“商業的批判思維”和“商業成功”兩門課程中,在出現開放型問題時,留學生分數不高的原因——他們沒能夠回答問題。
佩頓博士指出,第三個掛科的根本原因在于基本的技能,即語言技能和算術技能。他指出,悉尼大學商學院終于將雅思(課程)分數的基本要求提高到了7分,這是眾望所歸的,因為商業寫作、案例分析演講等任務需要較高的英文水平。
他指出,比如泰勒學院等大學預科課程提供機構,對于幫助海外學生了解澳大利亞的教育特點,大學的學術要求,課程的內容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