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相關部門負責人26日透露,從2016年開始,要加強對未就業畢業生的統計和服務,建立未就業畢業生的統計機制。
鑒于導致大學生未就業的多方面因素:比如自恃家庭條件好,寧可啃老不想就業;因家庭和自身條件差而難以就業;抑或是受眼高手低、怕苦怕累等認知影響及崗位用非所學、創業有心無力等等。統計未就業畢業生不能止于簡單的登記和數量的匯總,而應把統計過程當作對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調研與走訪,摸清未就業大學生的所思、所想、所難、所盼,以期有助于對這一群體思維引導、能力培訓和困難幫扶。
統計是手段,服務是目的。教育部門要做好對未就業畢業生統計工作的成果運用。力求從中發現和理出帶有普遍性、傾向性和規律性的有價值信息。需要高校關注、改進和健全的管理事宜,要及時反饋;需要地方政府著力加強和完善的服務事項,要注重溝通會商;需要從國家層面或制度角度作出頂層設計的,更要做好向相關機構的建議和協調工作。
做好未就業畢業生統計工作,并非只是教育部門的一家之事,而是需要各級政府和各行各業積極配合和參與的龐大系統工程。尤其要從破解社會隱憂、力促創業創新、踐行“十三五”計劃的更高層次,解讀和認知其深遠意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