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小學坐落在美麗的黃海之濱,長江北岸。一直以來,學校始終堅持貫徹“奠定一生發展基石”的教育理念,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活動為契機,扎實推進“學程導航”范式及“完美教室”建設,《名師之路》、《江蘇科技報》、《生活教育》、《中國德育》等報刊媒體分別對我校的辦學情況作了專題介紹。
一、辦學理念與辦學行為
學校印制了文化戰略綱要理念系統白皮書,將“會微笑、會讀書、會運動、會欣賞、會實踐”作為培養目標,確立了“文明、團結、進取、高效”的校風,“博學、博愛、求新、求實”的教風和“樂學、善思、求真、守信”的學風。
學校現有學生922名,一二年級三軌,三至六年級為四軌,平均班額40人左右,其中外來務工子女占比56%。學校堅持免試就近,均衡編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100%。學校打造“愛滿千家”工程,對殘疾、家庭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學生實行一對一認領,全面關注他們的生活與學習狀態。
二、學校人才與隊伍建設
學校現有教師60名,學歷達標100%,校長、副校長均為南通市級骨干,且任職資格達高級。中層干部均為各級骨干,具有較高威信。
學校認真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師以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自己的精神引領,牢固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校長堅持”每周心語“,提醒老師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公平公正對待每位學生,尊重學生人格。
學校制定了專門的教師研修計劃,傾力于各級各類骨干的培養,多方位、多渠道為教師提供學習機會,同時要求每位教師根據學校主體課題進行小課題研究,積極撰寫論文。目前,學校有省、市級課題三個,均已進入結題準備階段,每年有30多篇論文在省市級發表或獲獎,培養出南通市
學科帶頭人2名,南通市226工程培養對象1名,海門市學科帶頭人3名,骨干教師4名,海門市教壇新秀2名。
三、素質教育與學生發展
我們努力探索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和悅”德育。
一是設立校園節日,提供展示舞臺。閱讀節上,我們邀請作家來校講學、與作家親密接觸、組織跳蚤書市義賣活動、誦讀比賽;藝術節上我們組織合唱、舞蹈、器樂、手工制作等比賽;科技節上我們組織開展航模、車模、信息技術應用比賽。體育節我們召開田徑運動會、進行球類、跳竹竿、花樣跳繩和跑操比賽。去年我們克服場地高低不平的困難,獲得了市跑操比賽一等獎。
二是重視儀式慶典,感受生命姿彩。” 如:9月1日的“新學期第一次鈴聲儀式”上,有全體教職員工的誓言,也有全體孩子的承諾、還有高年級學生的祝福和溫馨擁抱。
“和美”教師表彰儀式,我們邀請教育基地、地方政府的領導和全體家長一同參與,學校領導為獲獎教師宣讀頒獎詞,送上甜甜的巧克力,孩子們用精彩的節目送上了祝賀。
我們還舉行了新教學大樓啟用儀式、畢業儀式、建黨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入隊儀式、和美學生表彰儀式等。學校的這些儀式慶典,讓師生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次的震撼。
三是深化每月一事,養成良好習慣。我們把各種傳統節日、紀念日和主題活動進行高度整合,提高質量。除了扎實開展好每月一事等常規活動,還特別注重規訓的培養。針對占比56%的外來民工子女學習、生活習慣差的問題,提出每個孩子都要做到“四個一”:洗好臉、穿好衣、走好路、說好話。學校德育處據此在校園的走廊等處張貼了“今天你洗手了嗎、”‘今天你洗臉了嗎“今天你的衣服整潔嗎?”標語,校值日生堅持每日檢查,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天天有進步。
四是盤活社區資源,豐富成長閱歷。每年9月 “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期間,我們積極開展“啄木鳥”行動、“閱讀進社區”活動。學校還組織學生選擇一系列的公共政策進行調查訪問、尋找相關法律支撐、召開聽證會,
積極向社區教育的第三重境界“改造社區”邁進。
五是締造完美教室,豐盈孩子生命。學校頒發了《締造完美教室實施方案》。班班有完備的價值系統和班級博客。我們的老師守住了一間間教室,開發班本課程,努力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班級生活。學校加入了新教育螢火蟲親子共讀海門站,先后邀請了螢火蟲義工和專家到校向家長作報告,吹響了把廣大家長也要深度卷入締造完美教室的號角。
四、硬件設施與條件保障
學校占地18949平方米,配備塑膠操場、標準化食堂,建有舞蹈房、美術室、科學探究、器材室等各類專用教室,圖書館藏書22456冊,擁有120臺學生電腦,教師人手一臺電腦。各班配有白板,學校邀請專業人員前來培訓,每位老師均進行過關考核。 學校財務會計和資產管理制度健全,所有資產登記造冊,公用經費使用合理。遇有重大支出,有校務監督委員會共同討論通過。每年年終,會計處會在教師大會上宣讀本年度公用經費使用情況,保證透明。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軍。因此,學校定期開展班主任培訓,同時成立家長委員會,每學期向家長開放半日活動,爭取他們的支持。心理輔導教師開設了信箱,及時為孩子排憂解難。
學校對學生的評價以多元評價方案為依據,著力做好日常學習、生活的積累,發放各種激勵卡,擯棄單純成績評價。同時認真組織好期末慶典,將學生個人、家長等一并納入評價體系。
五、學校管理與辦學特色
學校全面路落實《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校園校務、教學科研、后勤管理制度完善,從校長到行政、普通教師均簽署崗位責任狀,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學校堅持“安全第一”原則,嚴要求,長警惕,通過建章立制,確保安全監控零距離。學校還邀請三和派出所民警、社區關工委通知來校進行安全講座,營造步調一致、齊抓共管好局面。學校安全保障體系健全,每學期進行兩次突發事件預警演習,并建立在案。
我校是一所毗鄰市郊的鄉鎮小學,占比56%外來務工子女來自全國22
個省市。自2010年起,學校全面打造“以和為貴 和而不同 協和共進”的校園文化,從環境布置、課堂等多層面、全方位進行落實,讓師生們過和和美美的校園生活。學校制訂了“選課走班”活動方案,開設以“讀書、藝術、體育、科技”為四大主要板塊的社團活動,每周五課時。采用分年級段,打破班級的方法,由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在師資配備上,學校一方面對內挖掘,安排學有專長、治學嚴謹的老師擔任教學工作;另一方面聘請校外工作者來校兼職,力求讓每一孩子都能在和小享受到最優質的教育。
同時,為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學校將社區實踐活動課程引入,開發了一套涵蓋小學各年齡階段的社區教育校本課程《走進社區》。2011年,該課程獲全國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評比一等獎。2014年9月,學校開始全面推進“孩子眼中的大中國”系列校本課程,將“禮儀”、“閱讀”、“藝術”、“運動”、“實踐”盡皆融入。“小小全國運動會”走上了江蘇體育網,民俗文化節讓來賓們贊嘆不已……家鄉與異鄉有效對接,讓每一個孩子都在和小找到“家”的歸屬感。他們的習慣變好了,成績上升了,各級各類比賽現場,總能看見他們踴躍的身影,一張張獎狀映襯得小臉花兒一樣燦爛!
“組織好每一項活動,讓你們都快樂;關心好每一個孩子,讓你們都幸福”這是每一位和小教師的鏗鏘誓言!為了這份誓言,每一位和小教師不遺余力,滿懷信心、充滿激情地行進在“和美文化”建設的大道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