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和資格審查已于10月26日18點結束,據統計,共有199.8萬人次網上報名,139.46萬人通過資格審查,較去年同期140.9萬人減少1.44萬,同比減少1%。
此次國考因為施行“招考不面向在職公務員”“4種作弊行為屬刑事犯罪”等多項“新政”而廣受關注。綜合報名數據分析,此次國考又創下紀錄:招錄人數、崗位數為歷年最高,平均競爭比卻為5年來最低。
崗位最多,人數回落 “第一大考”是否“減熱”?
2016年國考提供15659個職位,計劃招錄27817人,雙雙創歷史新高。但由于報名人數減少,招錄崗位基數變大,10月24日18點報名截止時,2016年國考平均競爭比將近47∶1,為近5年來最低,相較于去年媒體報道的58∶1和前年的70∶1,呈現較大回落趨勢。
因有“現役軍人、在讀的非應屆畢業生、在職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不能報考”的規定,再加之擴招名額,有人將即將拉開帷幕的2016年國考稱為“最好國考年”。
在職公務員不再參加考試,“體制外”考生,尤其是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是否感覺競爭壓力更少了?“雖然考上的機會變大一些,但歷年來報考職位冷熱不均依然是常態,熱門職位依舊熱門。”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2016屆畢業生豆俊杰報考了中央文獻研究室的一個崗位,從目前報考情況來看,該崗位競爭比達1234∶5,“我認為好考還是不好考是相對的,不能一概而論”。
據介紹,2016年國考有131個職位139個計劃無人報考或無人通過資格審查,多為檢驗檢疫局和氣象局的崗位,集中于省級以下機構或艱苦偏遠地區。10月24日18點報名截止時,熱度最高的職位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技能競賽處一職位,競爭比達2847∶1。此類“千里挑一”的崗位在本次國考中還有十余個,但相比2014年國考最熱崗位6319∶1、2013年最熱崗位的9470∶1的競爭比,此次國考戰場“廝殺”形勢也有所緩和。
“我切身感覺是國考降溫了。去年這個時候,圖書館里有大量準備國考的人,但今年明顯少了很多。”豆俊杰表示,身邊抱著“試一試”態度參加國考的同學雖然仍有不少,但熱情較往年有所減退。
“報考人數減少,是一個復雜問題,體制內公務員不能報名可能是今年人數減少的原因,但也與近年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渠道越來越多有關系,公務員考試不再是‘華山一條道’,多元化的選擇使得公務員報考趨于理性。”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施雪華表示,公務員報考人數的降勢與近年國家力倡多種渠道促進就業創業的環境有關。
嚴字當頭,分而選之 公務員選拔更加科學
除了是“最好國考年”,也有輿論將2016年國考稱為“最嚴考試年”。依據最新修訂的刑法,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如被發現組織作弊、為他人實施組織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試試題和答案、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的行為,將面臨最高七年有期徒刑的刑罰。
國家公務員局考試錄用司負責人表示,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將加強與中央網信辦、公安、工信、教育等部門的合作,加大防作弊技術和手段的應用,嚴厲打擊考試作弊行為。
“作弊入刑,剎住考試作弊的歪風,讓公務員考試的規范化有了根本性轉變。”施雪華指出,除了嚴肅國考的考風考紀,2016年國考在深化分級分類考試上也跨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根據國家公務員局發布的消息,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錄要求省級以上機關和市(地)級以下機關職位分別命制公共科目筆試試題,指導海關、國稅等中央機關直屬機構系統結合本行業特點自主命制面試試題,進一步提高試題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而銀監會、證監會特殊專業職位和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的非通用語職位,繼續實行“2+X”考試模式。
“省級以上機關對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更加注重綜合性、政策性、戰略性,而市(地)級以下的公務員在工作中則要求執行性、落實性,知識性、基礎性,使用兩套卷子可以使選拔更加科學、合理、有針對性。”施雪華說。
2016年國考首次提出將公務員考錄與公務員遴選分開,此后,基層公務員向上流動主要采取公開遴選方式,補充其他人員主要采取社會招考方式。施雪華認為,兩條“渠道”分立體現了國考在分類考試上的探索。“不同類型的公務員要求的知識、技能不同,公開考試考察的是考生的知識、綜合能力,遴選更注重基層公務員實際工作能力,將兩條渠道分開,按照各自要求進行選拔,將使得不同類型的公務員選拔更有針對性。”施雪華說。
分渠引流,盤活資源 公務員制度在摸索中破局
2016年國考因為多項新政備受關注,也被認為是公務員制度改革的又一力措。此前,多地已在公務員制度改革上釋放出信號。
從2007年深圳試水公務員聘任制以來,全國多個省市先后啟動聘任制試點工作。聘任的公務員不執行有關公務員職務任免規定,不再有科、處、局等職級;在薪酬待遇方面,也不執行傳統的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等規定。輿論認為,此舉打破了公務員終身制,將“鐵飯碗”變成“瓷飯碗”。
施雪華認為,過去的考試是“一考定終身”,在公務員準入和退出機制上都缺乏靈活性。有一技之長的人可能不擅長公務員考試,聘任制的實行可以滿足一些崗位對專業技能的需求,又能緩解公務員隊伍不斷膨脹的問題,改善基層公務員隊伍的財政、編制等諸多問題。
“公開遴選工作暢通了基層公務員向上流動的渠道。同時,逐步制度化、規范化,遴選職位從處級一直延伸到科員級,數量上也達到一定規模,既滿足了中央機關對基層公務員的需求,也在穩定基層公務員隊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公務員局考試錄用司負責人表示,“遴選”和“考錄”從不同的渠道選拔不同的人才,進一步提高選人用人的針對性。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錄公告延續了近年來公務員考錄向基層傾斜的趨勢,明確規定,省級以上黨政機關錄用公務員,除部分特殊職位和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外,全部用于招錄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大學畢業生進入公務員系統又出來,是很正常的現象。不同社會階層的流動,有利于激發社會活力。但近年來中國社會不同階層受限于制度規定,流動困難。多項公務員制度的改革,也在一個側面表現了國家試圖使板結的社會階層系統有更大的流動性。”施雪華認為,公務員制度只有暢通渠道,使基層可以向中層、高層流動,而高層可以在基層、中層工作中得到鍛煉,才能緩解階層板結的局面,盤活人才資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