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行到典范
——寧波諾丁漢大學創中外合作辦學樣板
十年前,中國第一所“混血”大學誕生在江南海港,僅有254名學生,鮮為人知;十年后,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600多名學子在這里共享知識陽光,被稱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典范。
寧波諾丁漢大學,這所2004年獲教育部批準籌建,我國第一所引進世界一流大學優質教學資源、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獨立校區的中外合作大學,今天格外引人注目。
國際一流的教學水準
進入寧波諾丁漢大學任何一間教室,十幾個學生或思或問,可以和老師隨時交流。討論、分享,批判、質疑,這里沒有“一言堂”,也沒有“全堂灌”。
作為探路者,寧波諾丁漢大學是中國第一所普及小班化全英文課堂和導師制度的大學,也是中國唯一一所千人規模以上卻能夠保證教學大綱內所有課程采用全英文教學的大學。“學校在引進國際一流大學的教育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同時,充分結合中國學生的特點及需求,在教學中多采用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案例。”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校長、寧波諾丁漢大學執行校長陸明彥教授說,這種教育模式更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培養熟悉和了解中國國情的國際化人才。
寧波諾丁漢大學共享英國諾丁漢大學網絡和教學資源,學校里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師占教師總量的90%。來自臺灣的老師施弈騰喜歡這里的一切。他自從2013年10月來到學校執教工業設計專業后,兩年來已經帶領學生獲得了二十幾個國際大獎。
據學校就業辦統計,2015屆的畢業生有77.39%選擇繼續深造,其中20.46%被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等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校錄取,76.48%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世界100強學校。
多元化的第二課堂
除了課堂教學之外,寧波諾丁漢大學非常重視為學生搭建平臺。60%左右的大三學生每年都會通過不同類型的海外學習和交流項目享受國際化學習經歷,學生還經常通過一些國際學生組織從事實習和公益活動,足跡遍布各大洲。“大學不僅僅讓我們學到知識,更讓我們培養人格、掌握思想、開闊胸襟。”供職于全球第三大消費品公司百威英博的劉錚回憶校園生活時說,“諾丁漢給了我國際化的視野,讓我樂于盡情地發展自己,讓我敢于只身踏上阿富汗的土地,讓我終于敲開全球五百強企業的大門。”
社團的實踐成果碩果累累。2010年,寧波諾丁漢大學Enactus社團因幫助長白山參農解決資金和銷路榮獲當年賽扶中國創新公益大賽總冠軍和賽扶世界杯比賽亞軍。2013年,寧波諾丁漢大學理工學院的七名同學的作品在可持續建筑設計大賽中榮獲綜合可持續設計(ISBD)一等獎。這是中國學生首次在此項國際比賽中折桂。
寧波諾丁漢大學理事長徐亞芬說,當年學校成立時,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說:“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在這里播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十年過去了,學校成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典范。學生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懂得了自律自強自信和責任。
形式多樣的跨國合作
近日,寧波籍藥學家屠呦呦因發明重要抗瘧疾藥劑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獎。無獨有偶,寧波諾丁漢大學副校長邁克·喬治帶領科研團隊近期因發明了青蒿素經濟、無污染的提煉方式,引起了業界高度關注。同時,這種新的化學工藝也為其他藥劑的綠色提煉打開了大門。
在科研方面,寧波諾丁漢大學憑借獨特的優勢,整合海內外優質科研資源,特別是利用英國諾丁漢大學與國際企業、歐盟等機構的伙伴關系,結合地方發展需求積極開展跨國跨界跨學科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促進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目前,學校國際科研項目占科研總項目的20%。學校還設有亞太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創意與數字文化研究所等一系列研究機構,同國內外企業有著各種形式的合作。
以“集全球智慧,解決地方難題”為己任,近幾年,寧波諾丁漢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與寧波市政府聯手打造寧波國際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寧波諾丁漢國際海洋經濟技術研究院、寧波國際合作研究所等多個科技合作平臺,將政府、高校、企業有機結合起來,在科學研究、知識創新、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四大領域深化協同合作,增強區域創新能力、促進地方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陸明彥表示,寧波諾丁漢大學不僅是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合作,而且還加深了城市與城市、國家與國家的合作。現在,英國諾丁漢市有一座寧波友誼大橋和一輛寧波號有軌電車。這十年,寧波諾丁漢大學加深了英國人對中國人的認知與理解,它更將是中英合作的橋梁。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