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列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內容,并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論述。
今年,浙江以省委名義專題召開全省中小學育人工作座談會,省委書記夏寶龍親自到會就中小學育人工作作報告。這在全國都屬少見。
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省、市中小學育人工作座談會精神,認真研究部署“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本報從今天起開設專欄,邀請一些領導專家和開發區中小學校長來談談他們的育人觀,以進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識、改革創新,提高質量,推動開發區素質教育水平的提升,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多樣、適合的教育。
今天談育人工作的是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的金加喜校長。
“以文化人”育人觀下的思考與實踐
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校長 金加喜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培育具有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有個性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文海創辦以來,在“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下,不斷思考和實踐,逐漸形成“以文化人”的育人觀,即通過九年一貫的培養,努力把學生培養成“身心兩健、文明文雅、學識博厚、多才多藝、和諧發展”的文海少年。我們希望通過文海人的共同努力,使我們的學生越來越具備這樣的內在氣質和外顯表現。
“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 體現在全面的人才觀、正確的學生觀和科學的質量觀
中國是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人力資源大國,如果通過教育把十三億的人力資源大國轉變為十三億人才強國,那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就為期不遠了。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放棄不拋棄每一個孩子,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人才來培養。教育是一項慢的藝術和事業,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等待成長的種子。我們的教育是要面向"精英"學生,還是面向全體學生?是只著眼于當前,還是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對這一問題的選擇,體現的正是教育者的責任和擔當。因此,在文海,我們始終堅信“人人能成才”和“多樣化成才”的理念,給“每顆種子”的未來發展留下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每個孩子都是種子,每人花期不同。有的花起初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等待。不要看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作為一名教育者,我也堅信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與眾不同的種子,我們不能用統一標準、統一模式培養“統一規格”的學生。學生是千差萬別的,我們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學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期待、多一份包容。只有靜等花開,才能滿園綻放。
在文海,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圍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這一目的,把“基礎素質全面提高、個性特長充分發展”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標準。分數和成績不是用來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終結性的評價,而是用來說明學習的起點和階段性狀況。正確的質量觀,應該是發展的質量觀、多元的質量觀、相對的質量觀。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所能做的,不是培養所謂的高精尖人才,而是給學生們提供一個能夠健康成長的環境,使學生在體能上、精神上獲得充分的發展,成長為身心俱健的人。在此基礎上,一旦發現自己的興趣、天分及才能所在,其充沛的體力和強健的精神就能支撐他頑強地走下去,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所以,一所真正負責任的學校,首要的培養目標不是得到分數,而是得到人——擁有健康的體魄、關鍵品質的、人格健全的、活力四射的人。
“以文化人”的育人實踐 在課程、課堂、活動中全面體現
以課程培養全面有個性特長的學生。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影響學校培養人的質量。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到我們一線教師,就是要從學校的育人目標出發,在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和學校拓展性課程的開發上奮發有為,由課程的實施者主動成為課程的開發者。能夠培養什么樣的學生主要靠課程來實現。因此,我們努力做好課程頂層設計,落實好課程實施。我校正在努力推進以基礎課程整合和拓展課程開發為內容的課程群建設,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里度過的,課堂的教育教學質量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幸福指數。學生發展是我們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一線教師,更要清醒地認識到:課堂不僅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地方,在課堂上知識更是一種載體,培養各種能力的載體,培養思維和習慣的載體。所以今天的課堂不僅是“學會”,更是要“會學”。近年來,文海一直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從“少講多學”到“以學促教”到“學為中心”,其目的就是從育人的角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體現課堂教學包涵著的多重豐富涵義,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讓經歷陪伴孩子成長。對學生來說,經歷即成長。因此,我們要尋求更有意義的學習,讓“經歷”成為學習的重要資源。在這一認識下,我們認真組織每一次活動,關注每一個細節,讓學生在各種經歷中完善認識、豐富體驗、品味成長,讓“經歷”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財富。我們精心設計每一次校內外活動,做好活動前的策劃、活動中的組織、活動后的總結;我們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每年舉辦運動會、科技節、器樂節、合唱節、英語活動節等;我們拓展學生活動的空間,每學期組織學生走進社區、走進高校、走進企業,每年倡導學生參加農村的勞動實踐之旅、開闊視野的國際游學之旅、文化探尋和科學考察的研究之旅。讓學生在各種“經歷”中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收獲友誼、提升能力。
近年來,文海教育教學質量穩中有升,獲得了社會和家長一致認可,學生培養特色鮮明,有三位同學獲得了杭州“十佳美德少年”的榮譽稱號,文海的民樂、合唱、舞蹈都獲得了國家省市大獎,文海DI社團的同學們連續兩次走出國門到美國參加創新思維大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機器人社團的同學們獲得世界杯中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籃球、足球、自行車等運動在學校蓬勃開展,成效顯著。由于孩子們的出色表現,文海也獲得了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藝術特色學校、全國科技體育傳統學校、全國足球特色學校、中華詩教促進基地學校等諸多榮譽。
“教育是一種影響”,已成為每位文海人的共識。“以文化人”,潤物無聲。我們期待,在文海,每位學生都能在不經意間受到最好的滋潤和洗禮,每位學生都能在“自然”的狀態下茁壯成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