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訊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參觀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以下簡稱帝國理工),該校是英國第一大對華學術研究合作伙伴,其中合作方伙伴包括浙江大學、清華大學、華為公司等。
記者通過微信聯系上正在帝國理工留學的浙大計算機專業學生范佳柔,她是兩校聯合培養的研究生。范佳柔說,今天的倫敦下著雨,空氣中帶著涼意,為歡迎習主席到訪帝國理工,范佳柔和留學生同學們穿著雨衣、打著雨傘,舉著國旗和歡迎標語,早早等候在學校門口。
“在習主席訪英首日,在英國的留學生和華僑表現出了興奮之情,很多人凌晨三四點就到白金漢宮門口守著。”范佳柔說,“在異國他鄉見到習主席,感到特別親切。國家的強大也讓我倍感自豪。”
浙大常務副校長宋永華21日向記者介紹,浙大將帝國理工視為拓展國際合作、融入世界一流高校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戰略伙伴。帝國理工現任校長愛麗斯·加斯特此前也撰文指出,浙大是該校在中國的重要國際合作伙伴。2013年5月兩校簽署框架合作諒解備忘錄以來,聯系不斷加強,合作領域日益拓寬,取得顯著成果。帝國理工校內不僅有兩校共建的“應用數據科學聯合實驗室”,多位浙大優秀學者在此工作,還有來自浙大的多位兩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在此學習。
今年9月,“應用數據科學聯合實驗室”在帝國理工數據研究院中心內正式掛牌。兩校學者將在實驗室共同開展大數據技術在能源、醫療保健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研究。目前浙大已向實驗室派出多個優秀科研團隊,包括公管學院的“中國人口遷移與城市化的大數據分析”項目、數學系的“城市污染的大數據建模、仿真及控制”項目和計算機系的“數字圖書館中海量資源的知識抽取和重組”項目。帝國理工數據研究院中心還設有世界最大的數據可視化設施——全球數據觀察站,“中國人口遷移與城市化的大數據分析”的部分研究成果即已通過這套設備演示。
宋永華說,“應用數據科學聯合實驗室”是兩校合作率先結出的碩果之一。共建實驗室協議于2014年3月在倫敦簽署,大數據技術也由此成為2014年7月首屆“浙江大學-帝國理工日”學術研討的主題:兩校20多位專家學者在浙大圍繞如何利用大數據打造智慧城市、服務醫療保健做專題演講,演講人包括帝國理工前任校長基思·奧尼恩斯爵士、帝國理工數據科學研究院院長、兩校聯合實驗室英方主任郭毅可教授等。郭毅可在演講中表示,數據正以一種不可估量的速度和體量涌現出來,并迅速成為不同學科、不同國家學者之間的共同語言。理解并懂得應用數據,將會帶來一場重大的科學革命。浙大與帝國理工共建“應用數據科學聯合實驗室”讓兩校研究人員有機會利用這一技術手段來解決重大科學課題。奧尼恩斯在講話中說,在科研、教育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世界應該是流動的。在很多時候,這樣的流動,是科學發展的動力所在。
兩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也積極開展合作。宋永華介紹,經雙方高層互訪和院系對接,兩校同意在電氣與電子工程、土木與環境工程、材料系、機械系、化工系、數學系、計算機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商學等領域選拔學生進行聯合培養,該項目覆蓋帝國理工的工、理、商和醫學院共11個院(系)。
2014年9月,兩校第一批聯合培養的12名學生進入帝國理工學習,目前已順利畢業;2015年共35名學生獲帝國理工錄取,已完成派出任務。這一聯合培養項目還成為國家留學基金委首批“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資助項目,2014年有5名浙大學生獲得了CSC全獎(含學費、生活費和國際旅費),2015年又有8名學生獲得資助。
范佳柔告訴記者,在帝國理工計算機專業,她學習《計算機視覺》《計算神經動力學》等課程。“我覺得這邊的專業分得更細,課程更專注某一方向。學習氛圍濃厚,圖書館24小時開門。在考試周,大家還有可能通宵學習。”范佳柔說,“另外,帝國理工社團非常多,有300多個,學生活動非常豐富。”
據了解,近兩年來,兩校學科人員互訪交流日漸頻繁。2014年12月與2015年5月,兩校分別舉辦了以智慧能源為主題的聯合學術研討會;2015年2月,浙大機械工程學院代表團首次訪問帝國理工機械系。2015年9月,浙大校長吳朝暉訪問帝國理工,兩校均表示將利用雙方各自強勢學科與產業轉化的優勢,進行更多跨學科的深層次、可持續性合作,在教育科研、技術轉化、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等方面共同承擔更多的責任,作出更大的貢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