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設一流大學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期望,引起各界對于相關話題的熱烈討論。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由增量發展進入存量改革、由外延擴張到內涵發展的新時期,建設一流大學的討論正當其時。
一流大學的實現狀態自然體現在大學建設的諸要素、環節與功能上,比如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文化等方面的一流。從實踐的角度講,把握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和要求,更有意義的問題是上述一流狀態的背后支撐與內在精髓是什么?在高等教育規律和高校辦學規律作用下,大學建設的核心資源與競爭力集中表現為人才與學科。而實質上起決定性作用影響高校核心競爭力形成方式與過程的,不是一個時期的表面性和外延性資源條件,而是其深入“脊髓”的內在制度和文化。
我國建設一流大學的現實基礎與面臨問題
作為高等教育事業的一個戰略性問題,建設一流大學必須在思想路線上強調現實性與針對性原則,就是必須從高等教育事業的現實出發,并結合各高校特點,擬定實事求是的路徑與方案。這不僅是建設一流大學的規律要求,而且是相關戰略決策取得成功的關鍵。
分析高等教育的現狀,必須深入把握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特征和突出矛盾。經歷十幾年的快速積累,高等教育已度過由精英教育階段邁向大眾化階段初期的急劇膨脹時期,進入漸趨穩定的沉淀與發展時期。這一時期,高等教育的發展矛盾逐漸集中于數量與質量、外延與內涵、規模與效益、投入與產出、硬件與軟件以及政府、社會與學校之間、管辦評之間、產學研之間、行政與學術之間、教與學之間等等一系列矛盾,這些矛盾有些是歷史的,更多是新生的,這說明必須以新的思路研究新問題、解決新矛盾。
從新時期高校發展的實際來看,經過持續的擴招、合并、升級升格和新的投入、擴建之后,高校發展普遍進入了外延向內涵的戰略轉移階段。在這一形勢下,學校建設的矛盾與問題更多集中于內涵方面,最突出的表現如下。(1)教學建設“軟”。“科研硬、教學軟”現象在學校普遍存在,教師教書育人的內生動力和使命感、責任感有下降之憂,教風、學風和教學管理面臨新的問題。(2)科研事業“浮”。科研與社會服務功利化、形式化,科研成果存在多而無用的現象。科研論文發表數量多,但引用率低,轉化率更低。(3)文化有“缺失”之憂。大學的神圣不再,大學應有的崇高精神與先進文化有消減散失之憂。抽象歸納以上現象與問題,新時期我國高校建設與發展面臨的最深刻問題與最嚴峻挑戰,就是大學有去大學、非大學之憂患!教學是大學之根之本,教學的軟化就是大學本色的軟化、淡化。文化是大學之精氣神,缺失文化的大學就是迷失方向與靈魂的非大學。所以,大學非大學的核心是大學文化的缺失,尤其是大學使命文化的缺失!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從思想方法論層面給建設一流大學提供兩點啟示。第一,欲一流大學者,先大學。建設一流大學的實施路徑應該是非大學→大學→一流大學這樣的基本思路。第二,在上述背景與形勢下,建設一流大學,既要強調建設之“建”,又要基于改革之“改”,以改促建。
在改革中建設一流大學的幾點建議
一是“改什么”,即改革的對象與問題。高校辦學相關的內外部關系、因素與環節、功能等諸方面,不適應發展形勢與要求的均應屬于改革的對象。在當前形勢下,大學改革與建設的關鍵應以教育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同時以管理體制機制尤其是考核評價機制的改革為支撐點。
二是“誰來改”,即改革的組織與實施主體。按照管辦評分離和層級管理的原則,建設一流大學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門給出指導性意見,由各學校結合自己實際擬定實施方案,同時必須要由人、財、物等相關政府部門做政策跟進與制度保障。
三是“怎么改”,即主要的改革舉措與內容。從學校主體來說,還是要遵循問題導向,針對學校面臨的問題入手。
在教育教學建設與改革方面,必須遵循育人與育才相結合的教育之道。當下大學教育突出的問題在于育人方面,因此,補育人之缺失應該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第一著力點,這就要求在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上進一步強調人文素質教育和理想人格養成。同時,教育教學改革還應強調育才之新要求。放眼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潮流,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趨勢是適應社會多元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自由成長。所以,在教育教學改革上要進一步強調通識教育、跨學科教育、創新創業創意教育等。
在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方面,要堅持教育與社會相結合。大學理想是高尚和遠大的,但不應是脫離社會的,大學必須直面社會現實,以社會問題為導向,提倡“文章合為時而著”,強調歷史使命感與社會擔當感,不做無病之呻吟,不發誤國之空談。
在文化建設方面,要提倡以獨立的人格、高尚的情懷和舍我其誰的歷史擔當精神維護大學之思想、大學之靈魂、大學之“家園”,使得大學真正成為文明淵藪之地和社會進步的思想庫、人才庫。
在管理方面,應以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為切入點,以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轉變和追求大學“善治”為指導,切實落實管辦評各方對于辦學規律與教育規律的遵循與恪守。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推動政府給學校放權,學校給二級學院(系)放權。要結合大學行政化之弊,努力推動大學去行政化,促進大學由行政化走向學術化。要努力推動校內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特別是在晉級、晉職、考核、獎懲等方面,去除清一色的數量化、形式化等實質上的簡單化傾向,切實落實教育事業作為文化軟實力在考核評價方面的特殊規律與要求,充分體現與保障教書育人之含金量,充分體現與保障廣大教師在一線課堂愛生如子、潛心教學、芬芳桃李的價值。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