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低潮”誰來排解
當大學沉溺于聲勢浩大的迎新活動狂歡,更深層次的教育卻缺位了
“最近好多人都在秀,都不敢打開空間。可憐的我不僅沒有男友,連個基友都沒有!最近很浮躁,書看不進,CET6單詞不想背,文稿也寫不出!”這是筆者教過的一個大二學生最近發的狀態,“好多人都在秀”指的是秀“恩愛”。
這不過是一種典型的“大二心態”,也從側面反映出部分大二學生的生活狀態。依筆者的經驗,到了大二,學生中間就會出現“兩極分化”,很多人對大學的新鮮感逐漸退卻,大一剛進校時候的激情已然消逝,“墮落”的序幕或許正式拉開:大班上課,課堂上有些人會帶自己的“另一半”來旁聽;有些開始遲到、早退,課堂上玩手機、思想開小差,甚至逃課;大一時堅持的早、晚自習也完全放棄了,有的睡懶覺,在宿舍打游戲;還有的學生看到身邊的同學戀愛了,自己也浮躁起來,很容易受他人影響……
據《麥可思研究》的消息,《哈佛深紅報》曾在報道學生“大二低潮”時指出,對許多大二學生來說,雖然哈佛提供給了他們非常靈活的專業選擇空間,但他們依然會有壓力,因為他們進入了一個對自己專業選擇需要深入思考的階段,從大二開始,他們逐漸意識到自己現在的選擇或許會決定未來的職業生涯。
大學各個年級的學生受到的待遇真是天壤之別。新生入學,有開學典禮、校長致辭、迎新晚會、專業介紹會、職業生涯規劃等系列“連番轟炸”,各種教育和引導主動送到學生面前,可是,對大二的學生,還有多少人會主動去關注、關心他們?很多學生不得不自己摸索,或私下里去打聽、詢問教師,大二學生遇到的“低潮”和疑惑,又由誰來幫助引導和排解?
同時,筆者也有些懷疑,學校一開始對新生所做的入學激勵究竟能維持多長時間,能夠起到多大效用。到了大二,新生開學典禮上的校長演講致辭還會在耳畔縈繞嗎?新生班會上,每個人的發言還會有多少人清楚記得?專業帶頭人給新生做的專業介紹,還能不能幫助學生走出迷茫,如今學生是不是對專業的認識更加清晰了?還有多少學生能不忘初心,不受周遭各種誘惑的影響,始終堅持自己最初的目標不動搖?
平心而論,新生開學季,一些轟轟烈烈的入學教育恐怕只是起到了“熱熱鬧鬧”的作用,只有“三分鐘”熱度,無法持續發力,因為許多內容對新生來說是脫離實際的。畢竟,新生還沒有具體適應大學生活,沒有接觸專業課程,沒有任何實踐經驗,許多教育只是將理論“空對空”強加給學生,恐怕一時難以消化,還需要在實踐中去體驗,才能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認知。
就拿專業引導和介紹來說,不論是大類招生,還是填報志愿時選專業,入學第一年基本都是在上公共基礎課,很少會接觸專業課程,學生對專業的認知還是模模糊糊。等到大二上專業課,很多人才會真正思考專業和未來職業的關系。再拿談戀愛來說,新生和準畢業生的心態是不一樣的,準畢業生們可能會后悔沒有談過一場戀愛,而新生對戀愛可能并不積極,很多學生在第一年還保留著高中階段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甚至以為自己不會在大學里談戀愛,而且在教師眼里,新生也是大學里“最聽話”的一屆學生,大二、大三才是最容易發生戀情的時間段。
筆者認為,大量的教育和引導都在新生入學季一股腦兒推給他們,其實并不適宜。各種教育合理分配在大學里的每個時間段,可能更加科學——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最合適的引導,使得大學里各個學年的教育真正不斷線,讓學生始終保留些激情和余熱。遺憾的是,當下本該是在最適當的時機出手,我們的大學往往卻無意識地缺位了。當大學沉溺于聲勢浩大的迎新活動狂歡之時,更應該準備好各種個性化、階段化、深層次的活動,有針對性地面向其他年級的學生,不能對他們視而不見,這需要校長、領導、班主任、輔導員、專業導師和任課教師們同心協力,讓專業化的教育活動制度化、常態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