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拿到洋碩士文憑,再回國把本科讀完,這樣的事發生在上海交大醫學院:首屆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生還未畢業,就已赴法完成了生命科學碩士學位攻讀。昨天中法醫學教育合作交流35周年之際,中國與法國、比利時、加拿大等法語國家的醫科院校透露了這一“先碩后本”的中外合作辦學新學制。
年近九旬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上海交大醫學院終身教授王振義認為,法國醫學曾早于美國領先世界。他說,1964年中法建交后不久,二醫就開出首屆法語班,他作為副教授擔任了法語教師。后因“文革”,法語班停辦。1980年,醫學專業法語班開始招生,開國內醫學教育先例。至今,上海交大醫學院每年面向全國招收臨床七年制法語班學生約30名,入學成績基本是全校最高。
2010年秋季,首屆中法生命科學碩士班開辦,由2010級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學生自愿報名參加。經過法語語言學習、考核,又通過法語B1水平考試,這批學生在基礎醫學院老師的帶教下,完成了為期一年的法語醫學教育“碩士一”部分學習,包括醫學知識學習和實驗室科研訓練。但只有通過階段論文答辯以及法方組織的選拔,學生才有資格申請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大學繼續攻讀“碩士二”課程。
2010年入學、現已拿下比利時碩士學位的趙楊告訴記者,去年9月,首屆中法碩士班共有9名學生,成功獲得法國巴黎五大、里昂一大、里爾二大、比利時列日大學的實驗室資格,赴這些大學攻讀碩士。
經過一年學習,9名學生通過了相關課程考核,完成了論文答辯,本月剛回到母校。目前,趙楊在附屬仁濟醫院臨床醫學院,與2011級的大四學弟學妹一起,繼續完成臨床醫學五年制的學習。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