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杭州白馬湖生態創意城國際會展中心廣場上,一個白色帳篷里格外熱鬧——2015年杭州市中小學生科技節探月軌道設計制作比賽在這里舉行。
來自全市35所中小學的160多名選手展開角逐,他們的任務是,制作一套有支架的軌道,讓乒乓球充當登月艙,從軌道高處自由滑動到軌道低處,乒乓球運行過程模擬登月的各個環節,如減速、變軌等,最終降落到“月球表面”,并將降落的總時間限定在30秒。
制作“探月軌道”,只能用吸管
在現場,錢報記者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吸管,粗一點的是喝奶茶用的,細一點的是喝椰子汁用的,還有喝各種飲料用的塑料吸管。這些就是本次比賽中用來做軌道的唯一材料。
為什么只能用吸管呢?杭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部部長何振宇說,探月軌道的設計制作比賽,今年是第三屆。
“以前學生用大頭針對支架進行固定,現在全部用上吸管,他們動了腦筋,在吸管上鉆洞來銜接,這樣的固定性能更好了。”
這些吸管到了學生手上,馬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圓形盤旋的軌道、階梯式降落的軌道、交叉式套疊的球形軌道……最普通的吸管,變出了幾十種不同類型的“探月軌道”。
學生一動手,科學素養一目了然
在學生制作探月軌道的過程中,錢報記者發現,因為連接方式不同,軌道也呈現不同運動型態,有滑軌型、往返型。
“還有厲害的學生,可以制作成彈跳部分,就是乒乓球從固定軌道跳到另外一個軌道上。”何部長說,能做出這種軌道的學生不多,更多學生只能做加速和減速。
不過,錢報記者還是在現場看到了學生所展示出的科學素養。
杭州余杭區星橋中學的4名初一學生制作了一個環形軌道,仔細看一下,學生手中的吸管,一段段都有編號,比如制作軌道的吸管,一共有72段,每段根據不同的位置編上號碼。因為不同位置都有編號,在制作過程中學生顯得相當熟練。
這個比賽還有時間要求,學生通過調整軌道的坡度來調整乒乓球滾動的速度,以此來控制時間。杭州學軍小學的壽海鵬,拿著本子反復記錄乒乓球滾動的時間。“這已經是第7次測試了,起碼要測試10次,來確定乒乓球滾動的穩定性。”這些素養,都是科學探索和研究中所需要的品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