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北京電影學院迎來65歲生日。陳坤、姚晨、黃渤、寧浩、蔣雯麗等名人明星陸續返校,寄語母校,祝福北影走過65周年。新華社記者來到現場,聆聽他們都說了什么。
陳坤:
當年考進電影學院,老師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希望你們記住,要好好地做人。一個演員,只有學會了如何做人,他演出來的角色才可能是生動的,深刻的。電影學院是一個自由的電影王國。畢業多年,離開這里越遠越久,就越懷念和珍惜在這里的時光。
姚晨:
電影本身就是給他人造夢的,我們是一群“造夢人”,在給別人造夢的時候,需要忍受自己在追求夢想道路上的孤獨和寂寞。
電影學院是在我們成年以后唯一能夠真正保護、愛護我們的地方。借此機會,真誠祝愿我的母校65歲生日快樂!
黃渤:
電影學院師生關系更像父子、母子,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演員,而不是一個明星。對我來說,能當演員已經是一件挺奢侈的事兒,明星只是它的附加值。
在電影學院學習,印象最深的是去蹭課,幾個系都在講《羅拉快跑》,美術系從顏色角度講,導演系從敘事方法講……不同的老師,不同的角度和解讀方式,真是太令人著迷的事情了。
電影學院給你腦子里安一個芯片,為你植入一種對電影不離不棄的感情。即使以后你會去做各種各樣的嘗試,但是對電影本身的熱愛和尊敬,是剔除不掉的。
寧浩:
我來電影學院最大的收獲就是找到了信念。在電影學院有很多機會讓你特別近距離看電影,看制作過程,還有很多很鮮活的經驗和第一線的創作交流。
我還記得方剛亮老師轉述鄭洞天老師的話,說一個人如果對藝術都不真誠,那他還會對什么真誠呢,必須具備一顆真誠地對待藝術的心,你才能變成一個真誠的人,你才能有最完美的作品和表達。
蔣雯麗:
學校教給我兩件事:一是做人,一是演戲;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演戲,就像《舞臺姐妹》電影里的一句臺詞:做不好人也演不好戲,戲如其人。
2015年,恰逢世界電影誕生120周年,也是中國電影誕生110周年。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80年代以來,從北京電影學院中走出的畢業生共囊獲金棕櫚獎1個、金馬獎8個、香港金像獎7個、夏衍文學獎10個、金獅獎3個、金熊獎3個、銀熊獎7個、飛天獎20個、華表獎68個、金雞獎68個、百花獎40個。
記者從北影獲悉,由北影師生參與拍攝的影片超過中國電影生產總量的64%,上千名畢業生成為中國電影產業的中流砥柱,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的電影傳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