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1年重慶市選派大學生到鄉鎮基層工作簡章》的公布,重慶市新一輪的選派大學生到鄉鎮事業單位及村工作正式拉開了帷幕。為了增進社會各界朋友及廣大考生對重慶“村官”考試的認識與了解,中公教育專家通過對近四年來的《簡章》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發現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重慶市選派大學生到鄉鎮基層工作呈現三大趨勢,下面,我們就這三大趨勢做深入分析。
趨勢一:“村官”考試意義深遠化
重慶市舉行“村官”考試是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響應國家的號召。同時,也是看到了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為幫助國家拓展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不失時機地連續三年都舉行了“村官”考試。
重慶市舉行“村官”考試也有利益的需求。這種利益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舉行“村官”考試是為了滿足重慶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木桶原理在這里不再細講,但是重慶市基層單位人才緊缺的情況不容忽視,所缺的不僅是“村官”,還有鄉鎮醫療衛生人員和農技服務人員,更有鄉鎮教師及勞保部門人員。
2、舉行“村官”考試是為了著眼于重慶市的長遠發展。當今社會,最緊缺的資源就是人才。重慶市此舉無疑是為未來的經濟騰飛建立了一個龐大的“人才儲備庫”。哪個地方能夠留住人才,哪個地方就擁有了能夠讓地方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尚方寶劍”!
3、舉行“村官”考試是為放眼未來、志向遠大的人創造了一個穩固而公平的發展平臺。對于一棵參天大樹來說,根不深則葉不茂。而對于一個人來說,吃不得苦中苦,又怎能成為人上人?下基層做“村官”鍛煉的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在鍛煉自己堅韌的毅力和為國奉獻的決心。這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種閱歷!
趨勢二:“村官”考試日益常態化
這種常態化,不僅體現在選派(調)名額的增加上,也體現在對選派需求的調整和招錄機構的增加上。
就選派(調)名額而言,由2008年的4736名到2009年的5070名,再到2010年選派4800名和選調350名共計5150名,進而到今年的5619名。四年來,選派(調)的名額是有增無減,并且增速非常可觀。
就選派人員的人數配比來說,從2008年到2010年,各個招錄之間所需人數互有增減,但整體上趨向于穩定,人才結構的調整在滿足需要的同時也日漸科學。
“村官”考試常態化的第三個表現就是招錄機構的增加。2011年的招錄機構新增了“鄉鎮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機構”,它的選派范圍、選派程序、待遇及相關政策中,對它的規定都是與農技服務機構和鄉鎮醫療衛生機構保持一致的。
趨勢三:“村官”考試趨向規范化
“村官”考試的規范化是大勢趨勢也是眾望所歸。在國家公務員考試和各地市公務員考試日漸規范的今天,重慶“村官”考試的規范化是一種必然。重慶“村官”考試趨向規范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村官”考試對所選拔人才的說明更加規范化。除了2008年的選派簡章中沒有對專業和研究生的比例明確規定,其他三年(2009年到2011年)的簡章中在選派名額一項對專業和研究生比例都有明文規定。
“村官”考試流程也趨向于科學化和規范化。
1、資格復審工作趨向規范化。今年的簡章中如是規定“在筆試合格分數線內,建制村、鄉鎮教師按選派專業崗位指標1:1.5的比例,鄉鎮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機構、農技服務機構、醫療衛生機構按選派專業崗位指標1:1的比例,從高分到低分確定資格復審人員。當進入復審的最后一名成績出現并列時,則同時進入資格復審。”
2、選派程序趨向規范化。選派程序中,面試工作調在了體檢工作的前面,與以往不同,資格復審與體檢工作不再一并進行。后續的調劑工作也作了相應的調整。其中所體現的透明性和公平性不言而喻。
前期的選拔工作尚且如此,不久的考察與提拔工作也必將日益公平,必將走向透明化、規范化和科學化。前途對“村官”來說是光明的,希望對“村官”來說是永恒的。
“村官”考試選拔的不僅僅是村官,更要專業化的人才。而且,“村官”考試所選拔的人才也不可能永遠是村官,他們必將成為重慶經濟長遠發展的生力軍,也必將成為祖國未來的頂梁柱。祖國是我們的,也是他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他們的!他們志存高遠,他們勇于奉獻,希望寄托在敢于吃苦的人身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