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公布了2014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這是教育部、國家語委連續第十次向社會發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相比于往年的年度報告一般都在五六月份發布,今年的報告一直推后到10月份才出爐,不過教育部并沒有公開解釋為什么發布的這么晚。
報告顯示,國家語言資源監測研究中心在語料庫中117萬個文本、12億字次基礎上,提取了年度424條新詞語。入選前十的熱詞分別是:“依法治國”、“失聯”、“北京APEC”、“埃博拉”、“一帶一路”、“巴西世界杯”、“滬港通”、“占中”、“國家公祭日”、“嫦娥五”,反映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的熱點。
在424條新詞語中有十個詞語使用頻率相對較高,被稱作“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新常態”、“滬港通”、“一帶一路”、“APEC藍”、“微信紅包”、“冰桶挑戰”等均列其中。
這些新詞語真實記錄了2014年度中國的新事物、新概念、新狀況、新變化, 以及這一年中百姓心理、觀念上悄然發生的變化,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百姓熱點。
報告還指出,傳播快、消亡快、生命周期短也是這一時期新詞語的特點。年度新詞語往往在第二年時就有三分之一不再出現。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長田立新表示,2014年,語言文字法制和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并取得顯著成績。全國31個省(區、市)的省級語言文字立法任務全面完成,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為主體、地方法規規章相配套的語言文字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形成。
他指出,規范和標準研制取得新進展,完成《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通則》正式實施,“交通”“旅游”“醫療衛生”等領域9個分則的英文譯寫標準研制完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工作不斷深入,全國29個省(區、市)將語言文字工作納入教育督導,二類、三類城市完成語言文字規范化建設任務的達到80%和40%。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是中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的第20個年頭。網絡語境中孕育出的網絡語言已經成為漢語中比較活躍的一部分。
然而,部分互聯網新詞如“草泥馬”、“屌絲”、“逼格”等,造詞格調不高、品位低下,卻被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使用。田立新表示,但由于網絡“虛擬社區”和自媒體“缺少人把關”的特性,網絡低俗語言大量涌現,聚集了社會戾氣,網絡低俗語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