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的大部分偏遠山區,小學生吃上一頓舒心可口的午飯,曾經是一種奢侈的想法。但如今,已有32所學校的近16000名學生,吃上了熱騰騰的午餐。
由于偏遠山區山高路陡,村民居住比較分散,多數學校因經濟條件差或學生太少,沒有宿舍和食堂。小學生往返學校需要步行幾個小時,一早一晚辛苦一些尚能克服,但中午回家吃午飯則根本不可能,因此大多學生選擇吃點零食或冷飯填飽肚子,有的甚至不吃午飯。
孩子們的午餐問題,2010年初引起了重慶彭水縣人大代表的強烈關注。4月9日,彭水縣人大組織代表開展捐贈活動,現場捐款80多萬元,全部用于“愛心午餐”建設。該縣在鄉鎮中心校建立“愛心廚房”,配備炊具、炊事員,學生繳納不多的伙食費,就能在食堂吃午飯;在村級小學建廚房,免費為學生加熱自帶的飯菜,讓學生中午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
彭水縣人大的“愛心午餐”行動,引起了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光國的關注。在到彭水調研后,陳光國表示將親自籌款200萬元,用以支持學校的“愛心午餐”設施建設。目前,這筆資金已經到位。
目前,重慶彭水縣已經實施了32所學校的“愛心午餐”工程,15936名學生因此受益,還有68所學校需要實施此項工程。彭水縣人大常委會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加緊組織代表行動,助推這些學校“愛心午餐”工程的實施。
“開學后,我們還要組織捐款代表去學校,與學生共進午餐,一起體驗學生的生活。”重慶彭水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福安說,接下來,還要逐步解決學生蛋和牛奶的問題,并加快推進寄宿制學校建設,以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