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陽小腸經
(一)經脈循行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
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
其支者:別頰上出頁,抵鼻,至目內眥。(斜絡于顴)
與臟腑器官聯系:小腸、心、胃;咽、目、耳、鼻。
(二)主治概要:頭面五官病、熱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歌決: S I 十九手小腸,少澤聽宮起止詳,頭項耳目熱神志,少澤通乳經驗方。
1、少澤 (Shàozé,SI1)(小腸經井穴)
[定位]小指尺側指甲根角旁0。1寸。
[取法]“少澤小指尺甲角”
[功能]增液通乳,清熱利竅
[主治]
①****疾患:乳癰,乳少,為“通乳經驗效穴”;
②高熱、昏迷、中暑、癲狂等熱病、神志病;
③頭痛,目翳,咽喉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病證;
④小指麻木等局部病證。
[操作]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孕婦慎用。
[實驗研究]對產后20天以內產婦針刺少澤, 結合血液化驗,發現血中生乳素升高,收乳素降低。故針刺治療產后缺乳時機的選擇是滿月內,越早越好。
2、后溪 (Hòuxī,SI3)(輸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
[定位] 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后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取法]“后溪握拳節后取”
[主治]
①痛證:頭項強痛、落枕、肘臂痛及手指攣急,腰脊痛,尤其急性腰扭傷。
②神志病:尤癔病。癲狂癇、驚厥、癡呆。
③督脈病:“大人癲疾,小兒驚癇”“督脈為病,脊強反折”。
④頭面、五官病。
[操作] 直刺0。5~1。0寸。
3、養老(Yǎnglǎo,SI6)(小腸經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
[取法]“養老轉手髁空藏”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按捺在尺骨小頭最高點上,然后掌心轉向胸壁,當手指滑入的骨縫中是穴。
[主治]
① 耳聾眼花、目視不明;頭痛,面痛等;
② 肩背臂肘疼痛,項強,急、慢性腰痛。
[操作]
①直刺或向上斜刺(肩周炎)0。5~0。8寸。
②強身保健可用溫和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