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師節來臨之際,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教育部辦公廳表彰了10名“全國師德楷模”、100名“全國師德標兵”。我省有5位教師榮獲“全國師德標兵”稱號,其中之一就是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李海英教授。
李教授執教32年,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 “名言”:“如果有來生,我還愿做思政課教師,我還愿在聊城大學工作!”這句發自肺腑的感慨,表達了李海英熱愛學校、熱愛本職工作的真誠心聲。
“愚人”和“慢人”
李海英教授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 “老模范”———2004年獲聊城大學 “兩課”先進教師獎;2005年獲得聊城大學首屆教學名師稱號;2011年獲評山東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先進個人、聊城大學師德標兵、校級“十一五”本科教學工作先進個人;2014年獲山東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獲聘山東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評審委員……直到獲得“全國師德標兵”。沉甸甸的獎項,是無數次課堂教學的積累,也凝結著他數十年教研工作的心血。同事們恭賀他“實至名歸”,李海英的心情卻只有“誠惶誠恐”,“作為一個愚人和慢人,學校給我的榮譽太多了。”什么是“愚人”和“慢人”呢,李海英有自己的定義。他覺得自己是“不善生意、不善冒險、不善交往的愚人,也是一個悟道比較慢的慢人。”“當一名教師,能夠日復一日地備課、上課,和青年學生一起實現教學相長,大概是最適合我的職業。”
世上自認聰明人的很多,自認是愚人和慢人的還真少。因為從不夢想靠天賦聰明忽悠學生,在教學上,李海英教授用的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苦功夫”“笨功夫”。他非常重視中學課程和大學課程的銜接,密切關注中學教材的內容變化,自己在課堂上不講重復內容,同樣的歷史事件,必須突出新重點,增加高度和深度。為了擺事實講道理,李海英廣泛涉獵教材外知識。僅就找論據來說,李海英總是力求找到最翔實充分的論據,這就需要翻閱大量古今中外的資料,自己再反復比較分析,找出最有權威的數據,設計出數表、圖表、關系對比表,方便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他注重學術界的最新進展,看了幾十本書,可能用到課堂上的只有一本;看了幾十篇論文,可能用到的只有一篇;每天瀏覽大量的時政新聞,是讓自己的課能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除了注重學習,李老師的日常生活也圍繞著教學轉。覺得自己嗓音不洪亮,常喝冰糖泡胖大海;不吸煙不喝酒,早睡早起,課前再喝上一杯濃茶或咖啡讓自己興奮起來;業余喜歡聽評書,也留心學藝人如何掌握講述節奏,怎么抖包袱,吸引聽眾……李老師先后講授了四門課,門門課學生評價都不錯。2004年省高校德育教學評估,省專家組聽了他的課,評價很高,“幾乎把所有好詞都用上了”。2005年,聊城大學第六屆教師教學觀摩賽,李海英得了文科第一名。
備課、上課,幾十年就這么兩點一線,他沒覺得生活枯燥,板凳太冷,只感覺教學材料越積累越豐厚,課越講越有勁兒,用心血鑄成的犁鏵把三尺講臺躬耕成一片沃土。
這樣的“愚”與“慢”,承載的是大心胸,收獲的是大智慧。(下轉2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