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從被視為貴族運動的高爾夫球,到聽起來有點兒偏門的殯葬服務……近幾年,市場與城市的發展催生了很多高校的“稀奇專業”。這些專業,有的得益于市場的持續需求很快成為“主流專業”,有的則因為某種原因而“曇花一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就業形勢的變化,高校必然會針對社會需求在專業和課程上作出相應的變化和調整,這也是高校與時俱進的現實要求。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會出現一些“新奇專業”,這些新奇專業無論從專業內容還是教學形式上都對傳統的高校課堂造成了沖擊,在新奇專業層出不窮的今天,我們通常會急于給這些新奇專業“定性”,或“捧喝”,或“棒喝”,但這終究不是理性之舉,那么我們該如何去看待這些高校“新寵兒”?
專業課的最大價值在于實用,新奇專業亦是如此,把握發展脈搏、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奇專業才能真正擁有生命力。像近幾年來新媒體發展速度神快,社會需要新媒體專業人才,很多高校就專門設置了新媒體專業,這些專業的未來會如何我們無法下定論,但至少在當下是有其現實意義的。再如近日媒體報道的廈門理工學院將閩南方言作為新增專業,學生不僅要學好專業課,還要會用閩南話進行主持、采訪、編導等,如果方言專業所學的知識和培養的人才能夠適用當地的需要,那這也不失為一種難得的創新之舉。
新奇專業所具備的獨特授課內容和教學方式是對傳統高校課堂教學的一種沖擊,既然新奇,必然就有創新。這些專業課無論能夠存活多久,其出現對人們審視早已習以為常的教學理念和授課模式也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也早已是老生常談了,一方面是就業人數多,另一方面就是知識結構與工作需要的不匹配。一些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奇專業出現不僅可以培養社會需求的相關專業人才,還可以緩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實現就業的分流。如“茶學”“性學”等鮮有人問津的“冷門”專業的就業前景就很好,所以社會對高校新奇專業的探索也要保持一定的寬容。
高校的專業設置是與學生的未來和發展休戚相關的,因此高校在探索新奇專業的時候一定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原則,保證這些新奇學科的科學性和教育價值,讓學生能學到真正的知識和本領,而不是形式大于實際或是“不接地氣”的“嘩眾取寵”。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