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記者走進土左旗兵州亥村,不是因為它曾獲得過市、旗“文明村”稱號,而是這里有全鄉唯一一所中心小學和一所規模較大的現代化幼兒園。由于距離金山開發區較近,地理位置優越,兵州亥村經濟發展較好。從去年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以來,該村就把建設重點放在了村教育設施上。通過近兩年的努力,村里完成了對上世紀60年代建的村中心小學這所老學校的改造,并新建了一所現代化幼兒園,滿足了本村和周邊農村娃娃們的上學需要。
走進兵州亥村中心小學,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漂亮的3層教學樓,正是上課時間,寬闊整潔的校園里回蕩著朗朗的讀書聲。步入教學樓,走廊中隨處可見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出的美麗家園。六年級2班的李若彤是班里的數學課代表。采訪中,除了談理想,李若彤更愿意說的是學校的變化, “我們以前的教室和宿舍都是平房,冬天還得生爐子,現在的新樓房里是地暖,又暖和又干凈。以前一個班只有20多個同學,現在多了一倍。”
說起兵州亥小學的變遷,老教師王志強翻看著手中舊學校的照片感觸頗深,“原來不光是教室宿舍破破舊舊,孩子們連個鍛煉的好場所都沒有,土沙地的操場上讓孩子們一不小心就摔破了胳膊腿。”記者看著照片中那個坑坑洼洼的小操場,再看看如今操場上用塑膠鋪就的綠油油的足球場、深紅色的標準跑道,真是有著天壤之別。王志強告訴記者,如今學校的環境改善了,一些年輕教師也愿意來這里工作了,教學質量明顯提高了,周邊的村民們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這里讀書。
“兵州亥”是蒙古語譯音,原意為“麻雀”,兵州亥村是兵州亥鄉15個行政村之一,常住人口近3000人,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也像勤勞的鳥兒一樣,不停地尋找著致富的機會。由于距離我市市區以及金山開發區較近,且周邊又有威爾浪服裝廠、大窯食品廠等多家企業,進城、進企業務工成了這里大多數年輕父母們的選擇。然而,對于這些父母們來說外出工作最大的牽絆恐怕就是家中年幼的子女。為了讓這些父母安心工作,兵州亥中心小學還建起了食堂和學生宿舍,滿足了部分孩子的住宿要求。
臨近中午,孩子們結束了上午的學習,排隊到食堂吃飯,記者隨同他們走進了學校的食堂。記者看到孩子們在食堂吃飯并不按份打飯,而是管飽。五年級學生于志鵬告訴記者,他媽媽在杭州工作,爸爸在附近的企業上班。以前在別的學校上學,每天早晨五點多就得起床,步行近兩個小時才能到學校。現在轉到兵州亥村中心小學能住校,在外工作的爸爸媽媽也很放心。說起在學校的生活,于志鵬說吃得好、住得好、學得開心、玩得開心,滿足之情溢于言表。
兵州亥村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不僅翻建了中心小學,還新建了中心幼兒園。記者看到雖然是一所農村幼兒園,但規模和設施一點都不遜色,場地寬敞,娛樂、學習、生活設施應有盡有。據園長介紹,兵州亥中心幼兒園是今年9月正式開園招生,目前有60多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園里配備了教師和保育員,按照教育局的統一部署進行幼教相應的幼兒教育。
據兵州亥村委會主任梁宏斌介紹,以前由于本村學校各方面條件較差,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到察素齊上學,每周還得接送。“我們在實施‘十個全覆蓋’中,首先想到要發展村里的基礎教育。現在中心小學和幼兒園建成了,孩子們能夠在家門口上學,村民們也能在外面安心打工了。”梁宏斌說。
是啊,房屋與道路建設得再好,沒有新一代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來充實它,那么鄉村依然是一個發展后進的鄉村。兵州亥村下大力氣抓學生發展,將教育工作列為“十個全覆蓋”工程的重中之重,體現了農村想要進步、想要發展的決心,也讓我們看到了“美麗鄉村”的新希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