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即將建校百年華誕的清華附小,迎來了百名少數民族鄉村音樂教師。這些少數民族鄉村音樂教師是來自藏、蒙、回、壯、土、瑤、裕固、東鄉、維吾爾、毛南、保安、撒拉、彝族等民族,將北京展開為期8天培訓,參加音樂、美術、書法、戲劇等藝術課程交流。
據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介紹,本次培訓將分為以下幾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靜態課堂的學習。這包括進入到清華附小的藝術審美的課堂,學習音樂、舞蹈、戲劇以及美術的相應課程。并和附小的老師們一起參與、分享課堂的討論;第二個板塊是參與到清華附小百年校慶系列活動當中。其中包括作為觀眾參與到校史劇《丁香花開》的演出,讓他們和我們的師生一起見證附小百年的中國意義;第三個板塊是要讓這些少數民族的老師不僅走入清華附小,還要走進北京。不僅要走進附小課堂,還要走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這些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大學課堂,聆聽具有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國學講座。此外,他們還會走進科技館這類具備現代科學、創新前沿的場地,感受最前沿科技文化所帶來的改變。
用竇桂梅校長的話講,此次活動既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也為少數民族教師開拓了視野,讓他們也能夠對未來教育變革進行美好的憧憬。同時,竇桂梅校長希望這樣的一系列活動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并能讓這些少數民族鄉村音樂教師內心那團火激發的更旺。
眾所周知,清華附小的前身成志小學自成立之初就一直秉承著“公益辦學、服務社會”的理念。今天的清華附小更是將公益服務常態化、持久化、規范化。2011年《清華大學附屬小學辦學行動綱領》中就明確提出了清華附小要承擔社會責任。可以說,此次百名少數民族音樂教師走進清華附小,可以說既是百年清華附小“課程引領“的具體體現,也是清華附小發揮“價值觀、公益服務“引領的縮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的要求。2015年6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強調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并明確提出從2015年起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區鄉村教師校長培訓。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象力和創新認識、擁有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鄉村地區的學校都缺少相應的專業教師,師資水平也不高。參加本次培訓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鄉中心小學教師扎西東智就對中國教育在線表示,自己所在的小學有220多名學生,但沒有專業的音樂教師,學校的音樂課都是有文娛愛好的老師兼任。同時,該老師還表示,在教授音樂時也僅僅教授孩子們一些本民族的音樂,沒有所謂的樂理、樂譜等專業知識,并表示除了教授音樂外,也沒有其他如舞蹈、戲劇演出等課程。此次“百名少數民族鄉村藝術教師走進清華附小”培訓項目就是要通過走進課堂、共建共享等方式對百名少數民族鄉村藝術教師進行培訓,并讓他們參與到課程實踐中,全面提高鄉村音樂教師的綜合素養。
啟動儀式上,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與來自西藏拉薩雪小學代表共同簽訂了“少數民族鄉村教師培訓基地共建協議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