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為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打造這一“國家名片”的中國南車,正在向世界展示著“中國制造”的嶄新形象。
走進位于江門市新會區的廣東南車基地,車間內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呈現出軌道交通制造產業的蓬勃生機。自 2011 年落戶江門以來,廣東南車實現了迅速的發展,這其中離不開一批新生力量——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的莘莘學子。幾年來,他們兢兢業業、團結協作、奮發爭先,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江職“厚德尚能篤學致用”的精神。
走進南車基地寬闊明亮、整潔有序的制造車間里,身穿工作服的136位江職學子與其他同事一起,堅守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他們有的負責車體內裝飾、有的負責電路焊接、有的是車間技術骨干,有的已經是管理數十個工區的工區長。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給南車基地補充了重要的建設力量。“我們公司招聘用人,在江門本地首先考慮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廣東南車軌道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長秘書兼綜合部部長鄧玉林說,從2011年起,每一年來的江職學生專業能力、綜合素質都非常出色,工作非常認真。
回憶起當初江職學子入職時期的培訓經歷,鄧玉林依然印象深刻,“當時這么多學生去南京培訓一年,公司沒有專門的紀律條文,都是學生干部自發組織管理,他們的認真態度、責任心,還有組織協調能力都發揮很大作用,完全不需要我們多操心,公司的領導對他們也抱有很大希望。”
事實證明,這些“不用公司多操心”的學生們,經過多年來的歷練,如今已經成為了南車基地的骨干力量。據介紹,南車基地的3個車間里,約有400名員工,江職的學生就占三分之一,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了骨干技術人員。在28個工位長中有7個是江職的,占四分之一,還有一個已經是區位長。
對于江職學子的工作能力,鄧玉林贊不絕口,“我們公司的設計和技術隊伍都非常年輕,有些還參與 ‘精英提案’ 的設計,很有創新能力。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成長為南車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
2014屆軌道交通2班周棟輝是江門本地人,他很早就了解并關注軌道交通產業,到南車就業實現了他的理想。“我對軌道知識非常感興趣,在學校時自己翻閱了很多相關資料。”周棟輝在校期間擔任班長職務和學院校企合作部干事,參與過學校很多活動,這使他獲益匪淺,“我覺得人際交往能力和文書寫作的能力都非常重要。”
目前已成長為車間動車線工區長的2011屆畢業生葉家聲在校期間一直擔任學生干部,現在管理90個員工。工作四年以來,葉家聲一直堅持“做我所想,堅持所做”的理念。“就業要結合自己的興趣點,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做好每件事情。”葉家聲說,“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是有限的,各方面的能力才是競爭力。工作要沉得住氣,腳踏實地,每個挫折都是成長的好機會,因為方法總比問題多。我覺得出來工作有三點是必須慢慢鍛煉的:領悟力、思考力和執行力。”“選擇南車是因為它很有前景!”工位長陳華彩最開心的是到南車參加培訓后,又考取了2個專業執業證書。“這兩年真的學到了很多,人際關系、人事管理等。從學院到企業,需要進一步考取更高級別的執業證書。”他表示在技術上,一定要自己思考“有什么方案可以解決問題”,“我的老師都很負責,如果當初沒有學好,機械圖就完全看不懂,更談不上設備管理。”
2014屆城軌自動化1班畢業生高斌鋒是一名車輛鉗工,經歷過精工實訓和木工實訓的他深刻感受到,從一個學生轉變成為一名企業生產員工,思想上有較大的差異。“學生只是單純地學習,而工作以后需要繼續學習,并要將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中。融入社會更多的是被他人選擇,角色轉換的過程很艱辛,但極具挑戰性。”他建議:“學生需要培養和增強實際操作的能力,知識面要廣,有扎實的基礎才能運用于實踐。工作后,我更加體會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012屆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曾永活是一名出色的工位長,他很滿意到南車工作后的生活,“現在的生活還像在學校時一樣,有宿舍、食堂、運動場。我們做的總裝電工,對電工技術要求比較高,要精確到毫米。讓我很感觸的是,公司愿意花很大成本買材料給我們培訓、實踐。大家在學校期間要多看圖紙,分析電路圖,維修課真的能學到很多東西!”
去年剛剛畢業的陳杰在看圖紙和故障判斷方面都很有優勢,他表示:“我非常感謝學院、感謝機電系的老師們,讓我在學校學理論、練實操,培養了我良好的習慣。我也很感謝公司,在師傅和師兄的幫助下,我的技能有很大提升,受益匪淺。在這里工作,個人發展機會非常多。”
鄧玉林坦言:“這五年來,堅持下來的江職學生真的很不容易,我們剛開始投產不能連續性生產,也遇到很多困難,有太多不確定性,生產計劃常常調整。但這些在生產一線的員工們對公司很認可,也很支持。江職院對我們企業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我非常肯定,他們確實為江職院增光添彩。”
近年來,學院緊緊抓住江門南車集團等大企業落戶江門的契機,加大專業建設服務產業發展力度:針對南車項目,開設城軌交通車輛維修與管理、城軌控制自動化專業(方向),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顯著增強。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堅持開展以“人文、法治、綠色、感恩、活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校園建設活動,并鼓勵學生服務地區產業發展。根據學院日前發布的 《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學院近三年來畢業生就業率逐年上升,2012屆為99.35%,2013 屆 為 99.70%,2014 屆 達 到99.75%。其中2014年,學院復合材料加工與應用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36個專業就業率達100%。
學院開展“五建設”“四對接”的校企深度合作。“五建設”是在教學、評價、基地建設、師資培養和技術研發等五方面校企合作共建;“四對接”是專業與產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等四方面對接。學院認真落實教育部提出的“地級市要發揮高職院校在職業教育中的龍頭作用”的要求,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大膽探索“一會三平臺”模式。“一會”,即牽頭組建由產業園區、商會協會、企業和職業院校等構成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江門市職業教育聯合會”,現有125家產業園區、行業(協會)和職業院校加盟;“三平臺”,即“政校園企”協同育人平臺、僑鄉文化教育與素質培養融合平臺、社會服務平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