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在手機、電腦風靡的當下,你還干過這事嗎?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里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么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
不禁讓人疑惑,這僅僅只是95后的學生不會寫信嗎?還是當下不少人的通病?
不少“95后”學生第一次寫信
給爸媽的信,寫著寫著流下了眼淚
95后的孩子,在信里寫了啥?記者特意收集了一番。
“我很好,勿掛念。”寥寥數語卻飽含了對父母的深情。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大部分同學都是報喜不報憂。
“小姚同志,我在大學里一切都好,學長、學姐們都很熱情,舍友們也很合拍,總之一切都好,你們在家里不要太想我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是姚美倩同學的信,她在信紙最后畫了個大大的笑臉。
來自新疆的小娜,這是她第一次離開家鄉,坐了近一個星期的車才輾轉來到寧波大學。這次寄家書她不確定信要在路上走多久,而且就算收到,文化不高的父母也無法完整讀下來,但是小娜堅持要寄出去,她說,埋藏在心里的愛,這次一定要說出來。
有些同學把自己軍訓的照片洗出來一起郵寄,有的同學直接在《此間寧大》明信片上寫信,還有同學在信封中附上小禮物。五花八門的新做法讓陽明學院的老師們不僅“漲了姿勢”,還收獲了滿滿的感動。
老師們告訴記者:寫信現場不時傳來抽泣聲。許多第一次寫信的95后大學生流下了眼淚。
最感人的是一位叫黃小梅的同學。她說:這封家書是寫給我另一個爸爸的,我沒交,也不打算寄出去……在黃小梅三歲時,父親意外去世。這次活動,她選擇了寫家書給天堂里的爸爸,也借此機會跟爸爸好好說說自己這么多年的成長經歷。“現在的爸爸對我很好,從來不會讓我感到自己是個外來人;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成了一名大學生了……”信中,她和父親聊著家常,還提到了對母親的歉意,對繼父的感謝,以及對家庭的滿足。提到自己兩個爸爸,黃小梅紅了眼眶,卻努力微笑著說“有首歌叫《會有天使替我愛你》,我相信會有天使替爸爸愛我、保護我。”
家庭信息不詳、收寄件人位置寫反
寄出去2000多封信,50多封被退回
中秋前后,這些信一一被寄出。
但是,家書寄出去不到一個星期,學校里卻陸續收到不少退信,“家庭信息不詳細、(收)寄件人沒有寫姓名、收寄件人位置寫反了……”各種奇葩的理由層出不窮,讓負責本次活動的陽明學院輔導員王智騰老師哭笑不得。
數一數,居然有50多封。
“這個活動我們搞了6年,前幾年的幾屆學生很少出現這種狀況,在95后的這一群學生中,書信在不斷退出他們的世界,這也是我們倡導寫家書的原因之一。”
現代社會通訊十分發達,微信、QQ等即時聊天軟件更是95后同學的最愛,“家書抵萬金”的時代也許已經過去,但家書的意義是不可磨滅的。“互聯網時代,同學們已經習慣了碎片化的信息聯絡方式,讓同學們寫這一封家書,不僅是為了搭建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橋梁,更是希望同學們能沉下心來,認真地整理思緒,體會鴻雁傳書的魅力。”王智騰說。
收到來信的家長們普遍表達了感激之情。2015級機械類3班蔡欣悅的父親說:“在一個家庭里父母與子女之間總有不想說或難以說出口的話,但一封家書給了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聽到了女兒平時不曾說過的話。”2015級臨床醫學1班滕翔的父親表示,這是自己孩子第一次給家里寫信,看到信后感到非常開心。“他說了學校的情況,讓我們放心,說自己在學校過得很好,也讓我們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孩子真懂事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