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前發布的《2015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有專家指出,在適齡人口減少帶來生源人數下降的趨勢下,我國需要摸清教育的家底,審慎做好教育十三五發展規劃。
根據日前發布的2015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從2004年起,我國小學一年級入學新生只有1700萬左右,相較上世紀90年代末每年減少約800萬人。2014年新生兒童不足1700萬。
“這一系列統計數字意味著,未來20年我國每年最多只有1700萬潛在生源。生源紅利已經沒了,這是所有教育規劃的基礎。”總編輯陳志文說。
根據這位專家的研判,伴隨人口的減少,中小學生無論新招生數量還是在校生存量從2004年開始沒有任何明顯的反彈與上揚的趨勢,各級各類學校的規劃及發展,都將受到直接長期的影響。比如,在不削減高校招生計劃的前提下,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還將繼續增長,從大眾化奔向普及化,這是否和我們整體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值得深思。
據統計,最近3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增長了10.6個百分點,達到37.5%,超過了此前8年的增長速度。
“必須清醒看到,高校毛入學率的增長是與招生計劃難以完成同時存在。”陳志文強調,適齡人口的減少所導致的招生計劃難以完成不僅在高等教育階段日趨明顯,在中等職業教育領域也尤為突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