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英語考試是目前參與人群最多的職業資格考試之一。從部分省份公布的信息保守估計,全國每年報考人數在數十萬。盡管當前各種智能終端便捷易用,但職稱英語考試仍采取讓考生查字典的原始方式。還有一些職業資格考試缺乏實際需求針對性,難以發揮人才選拔與激勵學習作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王承德提出,目前醫生職稱晉升要考專業外語,并發表一定數量的科研論文,這是硬性條件,但不切實際。他說:“外語在實際工作中用不上,卻耗費大量精力。”
我國自1994年開始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勞動法》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準,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職稱英語也算是個很奇葩的考試了。有的行業與英語有關,比如教育、外貿,需要英語考試也罷了,但是有的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到的職業,比如會計、建筑等,也被要求通過英語考試才能取得職稱。
有媒體稱,2013年初,著名作家鐵流為評副高職稱,考職稱英語和計算機連考12年未通過,這一消息曾引發社會廣泛議論。雖然他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就開始發表小說,在同輩作家中也堪稱佼佼者,卻受阻于職稱英語和計算機,不得不一直為副高(二級作家)苦苦努力。
一個人在某個專業領域的能力,和他的英語水平并沒有關系。比如某個中醫醫術高明,在患者中有很高聲譽,但可能根本用不到的英語卻會使他的職稱評定受到限制。
說實話,英語如果是職業需要,當事人自然會拼命去學,而不該搞一刀切。因此職稱英語只適合使用在少數職業領域,我們不能用種種形式主義的證書與資格,束縛住各行各業的手腳與頭腦。所有的人為了職稱英語耗費大量的時間,其實也是社會和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另一方面,也容易導致一些機構借機斂財,通過辦班、教材、考試來收取高額的培訓費、教材費、考試費,增加用人單位和各類人才的負擔。
職稱英語在耗費全社會的資源,它的合理性、公平性廣受質疑,因此,它也到了必須改革的關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