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一項重要內容,江蘇作為外來務工人員眾多的經濟大省,隨遷子女教育工作面臨巨大挑戰。在《規劃綱要》頒布五周年之際,記者來到了江蘇南京、無錫兩地,走訪了南京市蓮花實驗學校、南京市秦淮第二實驗小學、江陰市周莊中學、江陰市新橋中心小學、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五所具有代表性的學校,了解《規劃綱要》實施五周年以來,江蘇教育改革發展工作的情況。
隨遷子女入學率達99%以上入學評優一視同仁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在經濟發達省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上學問題一直是當地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江蘇堅持“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確保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以前一直聽說外地戶籍學生在本地上學要交高昂的擇校費,非常擔憂,沒想到學校一分錢都沒有收就接收了我們孩子”,秦淮第二實驗小學四(3)班雷寧娜的媽媽施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和丈夫在南京做點小生意,四年前把孩子從四川老家接到了南京上學,“雖然我們孩子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但是學校對待他們和本地孩子一樣,女兒喜歡參加各類比賽,只要學習好、表現好,老師就會給機會”。
老家來自安徽的蓮花實驗學校初三學生黃雅琦出生在南京,雖然沒有本地戶口,上學卻是“一路綠燈”:“小學和初中都是在這里上的,都沒怎么回歸老家。老師對我們都很好,我還參加了學校的主持班、朗誦班,感覺自己變得自信了很多。”
“新加坡有給我們學校名額,可以推薦貧困生過去學習,接受政府獎學金。這幾年學校每年都有貧困學生拿到新加坡政府一百萬的獎學金,去年有位家長還給我提來了一籃水果表示感謝,說實在沒想到孩子能有這樣的機會”,江蘇省錫山高中校長唐江澎告訴記者,“我就是要打破貧困的代際傳遞,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上升的通道”。
目前,江蘇省150萬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率達99%以上,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85%。作為經濟適用房小區配套小學的南京市秦淮第二實驗小學共有在校生804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到了62.2%;江陰市新橋中心小學新市民子女數量逐年增加,今年已達到63.9%;而在以吸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為主的南京市蓮花實驗學校,超過八成的孩子均為隨遷子女。
2012年,江蘇省出臺《來蘇務工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切實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權利。2015年共有7454名隨遷子女在蘇報名參加高考。
辦有溫度的學校:從分的教育轉向人的教育
每個工作日早晨8:30,蓮花實驗學校的李建華校長都會做同樣一件事情,“我每天給一位學生的家長打電話,第一次接到我電話的家長都非常緊張,以為孩子在學校闖了什么彌天大禍”,李校長笑談,“但是通話后他們都會非常開心,沒想到孩子可以得到校長親自表揚”。原來,蓮花實驗學校的老師們發現學生有新的進步后便會將具體事例和家長電話發送到他郵箱,他會在8:30撥通家長電話,表揚學生。相約8:30,相約的是美的發現與傳遞,愛的交流與表達。“教育就是解決孩子愛與被愛的問題”,這是李建華一直推崇的教育理念。
而在新橋中心小學,記者看到了一間布置溫馨的“心理咨詢室”,“學校配備了兩名有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的老師,對一些學習壓力大、自主能力缺失或人際關系處理不好的同學進行交流、疏導,帶領他們做一些心理康復游戲”,該校范鳳鳴校長向記者介紹道。針對孩子們在雙休日與寒暑假無人照看和輔導功課的問題,學校還聯合社區開辦了“社區學堂”,聘請教師義工和退休教師擔任輔導員,開展自習作業輔導及演講、讀書、體育等多項實踐活動。
“在世界范圍內,高中教育都有一個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幫學生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基于這一辦學理念,錫山高中為學生提供了一整套的生涯規劃流程,其中包括一次生涯規劃活動“我的專業我做主”,一堂班會課“全面介紹各個專業”,一場優秀畢業生的宣講會,“這些做完了之后,我們才會對56門特色課程進行介紹,讓學生針對性地進行選修”,該校一名老師告訴記者。在教學樓的長廊上,記者看到了一排排印有全國各高校校名的儲物格,格子里陳列的是對應學校的介紹資料,“我的目標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法語專業,因為我覺得法語很好聽、很高貴”,一位正在翻看材料的高一女生說道。
“教育,包括高中教育的終極價值就是對人生命的成全。”錫山高中校長唐江澎說。
全面拓展素質教育:讓孩子有激情、有美感、有創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