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試題引人關注。其一為限定作文,以“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其二,在《說起梅花》的基礎上,以“深入靈魂的熱愛”為題作文,自選一物借物詠志,文體不限。
高考一結束,此作文題目便引來兩種相反的論調——有人贊之,也有人貶之。我屬于贊的那一類,因為我看出作文題目是在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很多人下意識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感冒,但其實它的每一個詞語都與社會緊密相連,也正是我們所期待生活應該有的樣子。
如果我參加了今年的北京高考,我估計會寫我與林則徐生活的一天,因為在那個硝煙四起的年代,林則徐用一腔報國之心,一次次與擊沉祖國這艘大船之勢力做斗爭,在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面前,他堅定地選擇了前者。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會想象著自己和林則徐在虎門海灘迎風而站,舉起火把,親自將鴉片一堆堆毫不猶豫地燒完;而后直面海風,怒視海浪,將一腔愛國熱血化為無形的斗志,不為其他,只因愛國。
英雄千千萬,各有所不同,比如將軍、科學家、戰士、外交家、音樂家,但這些形形色色的英雄身上,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愛國。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愛國的主題就像愛情一樣,永恒不朽。
于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二個詞里,“愛國”便自然占一席位。對于即將進入大學,即將肩負起社會建設和社會責任的高考生來說,在告別中學生活之際,以極富想象力的方式重溫一下愛國情懷,這之于他們的人生成長,想來必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如今是和平年代,愛國自然無需再表現為“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也無需“馬革裹尸還”。既然如此,還整“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有意義嗎?有!
當我們通過筆尖,穿越到英雄身邊,我們要懷念要記起的,不一定是戰火紛飛的殘酷,我們要懷念的,可以是他們對祖國至死不渝的忠貞,他們對自由的向往,他們對富強的期盼,他們對平等的渴望。而愛國、自由、富強、平等,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含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不是法律,但它卻像一幅藍圖,指引著人們朝此而去。待每個人均到達,“中國夢”也就得以實現。2015年北京高考發出一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呼喊,這有何不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