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識字量只有十幾個,練習冊的問題都讀不懂,有的孩子識字量超過2000個,上課講的基本都懂。”開學近一月,接手一年級新生的語文老師蔣繁向三湘都市報記者反映了在教學中遇到的現象。
那么小學一年級前到底該不該多認字?認字多的孩子在以后的學習中有沒有優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
“我們班有個孩子認識2000多個漢字,閱讀各種兒童讀物基本都沒障礙,一般的孩子也會認識300-500個漢字,不過也有極少數識字量只有幾十個甚至十幾個的孩子。”蔣繁是寧鄉縣金海實驗小學的語文老師,接手一年級后,她在班上大致了解了下孩子們學前所掌握的知識量。
蔣繁告訴記者,識字量多的孩子,語文課基本都聽得懂,部分孩子甚至有點小驕傲,在課堂上開小差。而識字量少的孩子問題也來了,他們有的會看不懂課本和練習冊上的問題,需要老師一字一句地告訴他(她)是什么意思,上課時也不認真。
釋疑
識字多有沒有后發優勢
“關于認字,其實不用逼著孩子認太多,上學學會拼音后,給孩子買一些帶拼音的課外書,孩子的識字量立馬就上去了。”蔣繁說,以她多年帶一年級新生的經驗看,識字量多少并不是影響后發優勢的重要因素,關鍵還是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長沙市岳麓區博才白鶴小學校長王謝平認為,家長如果抱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讓孩子提前識字算數的做法不可取。在她看來,孩子啟蒙時最需要培養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能做到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專心聽講,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按時完成作業,這個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定不會差。”
閱讀興趣從幾歲開始培養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發展其智力,讓其智力不單以加法增長,而是以乘法遞增的最好、最簡單的辦法。從孩子一兩歲開始,就可嘗試幫孩子建立語言和文字間的聯系。盡早認字并進入閱讀,這對兒童早慧的作用十分明顯。”教育專家尹建莉認為,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時,擔心孩子聽不懂,就盡量用通俗的口語來講。這樣做不太好。正確的方法是,從一開始,就應該盡量使用標準的、詞匯豐富的語言給孩子講故事。盡早讓孩子接觸有情節有文字的圖書,從你給他買了有文字說明的圖書起,就要給孩子“讀”故事,不要“講”故事。
新生認識多少字才夠用
從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的語文教材看,只要求“認字”的量約300個左右;要求“會寫”的量是110多個。根據國家出版局抽樣統計,漢字中最常用字560個,常用字807個,次常用字1033個。三者合計2400個,占一般書刊用字的99%,所以小學生如果認識2400個常用字就能閱讀一般書刊。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1~2年級學生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 ,3-4年級學生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
識字太少怎么辦
識字量太少也會給孩子學習帶來不便,那用什么辦法可以快樂認字而不是填鴨式灌輸呢?教育專家介紹了三種方法:
一、將識字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在教孩子識字時,同時展示實物,這樣字和實物之間就發生了聯系。
二、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有的喜歡讀兒歌;有的喜歡抄寫;有的善于聯想……只要能夠盡快地記住漢字,方法不求統一。
三、在游戲中學習和復習生字。關于漢字的趣文、故事舉不勝舉,孩子聽了這些故事,會不由自主地對漢字產生好奇心。
鏈接
中小學幼兒園要保證消防安全課時
教育部、公安部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提出學校消防安全責任人應每月至少組織一次校園防火檢查,學校應按國家、行業標準配置消防設施、器材,每年至少對教職員工開展一次全員消防安全培訓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