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新疆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的歷史見證》白皮書,同時舉行新聞發布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黃衛介紹,近五年一共開工建設了城市的保障性住房131萬套,現在已經有82萬戶居民住入了新居。此外,這幾年新疆傾心地抓好大學生的就業工程,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率已經實現了85%。
黃衛介紹,2010 年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老百姓在物質文化生活上的提升進一步加快。新疆從2010年開始做民生工程,用群眾期盼、看得見、摸得著的項目來體現對群眾生活的關心。這幾年大概實施了500多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建設,總的投入資金超過了2500億。連續五年來,自治區財政在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例超過70%以上。
關于老百姓的住房問題,黃衛介紹說,這五年一共開工建設了城市的保障性住房131萬套,現在已經有82萬戶居民住入了新居,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城市相對低收入的群體解決住房問題。同時,還有一項工程是富民安居工程,這是針對農村居民的。黃衛說,農村的老百姓住房都困難,如果要蓋新房肯定還要困難,新疆通過富民安居工程,由中央財政給每戶居民支持一點錢,援疆省市再支持一點錢,自治區的財政再拿出錢來支持,再加上所在地市州的支持,五年已經建了128萬套的農村的富民安居房,有400多萬人搬入新居。
黃衛表示,所謂富民安居,除了蓋房以外還做了一些庭院經濟。就是在蓋房的同時,在家庭的旁邊建設一些大棚,建設一些牲口的大棚,還有草飼料基地,希望他們能夠住入新居,還能夠有一定的產業來支撐生活。此外,還有一個工程叫興牧定居工程。黃衛說,新疆有一部分游牧民的群體是沒有住房的,放牧到哪里就居住到哪里,逐水而居,但是這會影響他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比如孩子的上學、醫療的條件等等,所以這五年新疆實施了11萬多戶的定居興牧的工程,年紀大的孩子都可以定居下來,天冷了,放牧的時候他們也可以間斷性的回來居住,大概有87%的游牧民已經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
在就業方面,黃衛介紹,這幾年新疆傾心地抓好大學生的就業工程,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率已經實現了85%,總體上大學畢業以后都能找到自己的工作,當然能找到工作首先要有就業的崗位,這也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反映。另外,現在農牧民轉移勞動力,1999年每年能夠轉160萬人,現在已經到了每年可以轉移285萬人,這也成為農牧民增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和渠道。
此外,新疆還有一項民生工程叫“短平快”項目,就是通過一些不大的資金,通過很快的審核手續,給一些小微企業以支持。比如,民族的家庭做一些手工業,地毯、工藝品、農副產品的加工,通過政府的支持,使得他們能夠更好的創業,能夠更好的吸納就業的人口。據悉,2014年。通過“短平快”項目支持了8.7個億,安排的就業人數也達到了8.6萬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