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多年考研熱升溫還是降溫
此時此刻,全國2009年攻讀碩士學位招生考試網上報名正在進行,在最終統計數據出來之前,持續多年的考研熱升溫還是降溫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們也注意到,雖然教育部明確表示,在已有17所院校試點的基礎上,2009年起中央部委所屬院校的所有研究生都必須繳納學費,準備報考這些院校的學生并沒有因此選擇放棄。讀研花費、就業壓力、科研能力等因素到底哪些更能影響一名大學生做出是否考研的決定,有些時候還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為什么考 提前一年應對“就業難”
還在讀大三的天津大學學生小王從暑假就開始了自己的考研之路,每天都要拿出兩個小時來強化外語,開學后,他更是忙碌,把能推的社團活動都推了,每天大半的課余時間和女朋友泡在自習室里。提前一年準備考研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小王說他并不算特例,因為班里大半同學都已經開始為考研做準備。
談到考研,小王覺得大家和他的想法差不多,“就業壓力比較大,讀研究生的話既能在象牙塔里‘躲’兩年靜觀其變,又可以通過提升實力,給自己創造更多機會。”其實,小王他們目前對就業的感覺大多來自于學長們的描述,不過從人才市場供求雙方目前的情況看,考研并不僅僅是權宜之計,研究生畢業后的競爭力更強是不爭的事實,而這可能才是即便研究生收費大增依然趨之若鶩的原因。
雖然明年部屬院校研究生全面收費,但小王覺得這并不會影響他的考研熱情,反而激勵他把每門功課都盡可能考好,因為“目前一些高校的獎學金水平不低,成績好可以爭取獎學金,自己不用花太多錢”。已經是大四的小張來自另一所大學,學校名氣遠不如小王,他明確表示要將考研進行到底,在他看來,只有考研,才能真正實現做學問的目標。“我學的是農業,本科就業沒有什么優勢,也不可能得到什么課題,讀了研究生就不同了,可以有自己的科研項目,而這才是我當年選擇這個專業的關鍵。”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考研大軍中,盲目跟風的已經成為極少數,大部分考研的人都是提前一兩年就把未來5年的規劃做了出來,而最后能影響自己的無非是決心和毅力。
目前,各大公司本年度校園招聘活動正在各高校紅紅火火地推進,其中就不乏專門面對研究生的崗位。CAMCO是一家從事國際碳資產信息咨詢的跨國公司,他們正計劃月底在南開大學搞一次“校招”,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在北京數家高校做了幾場“校招”,如此興師動眾,其實他們的招聘崗位只是個位數,但“人才難求”。負責該公司人力資源的臧強告訴記者,“研究生學歷,外語水平較高,有環境科學專業背景,有獨立完成課題的能力”,看似簡單,真正符合條件的全國高校里也沒幾個。
我們已經不止一次聽到企業招聘的時候抱怨應聘者有學歷沒能力,更有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明確地說,研究生“坐下來不能寫,站起來不能說,跑出去不能干”,如果招來這樣的“人才”他們人力首先會挨罵。但是,幾乎每一名研究生都在叫屈,“重學歷輕能力是事實,但責不在我”。
在某工科大學讀研二的小徐談到自己一年多的研究生生活,說得最多的一個字就是“累”。“每天除了上課就是看書,業余時間幾乎全耗在了實驗室里,比本科時累多了,但上上下下還是不滿意。”
小徐認為,有兩大問題最讓他感到困惑。首先,發表論文是研究生學術水平的一大衡量標準,但有影響力的期刊只有有限的幾個,僧多粥少,大家只能去投些聞所未聞的小學報,即使有幸被發表,還得交上價格不菲的版面費。可這些發出來的論文,有誰會去看?又有多大的意義?其次,工科類研究生的論文實驗周期都很長,費時費力難度也大,自己現在每天過著“寢室—實驗室—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和外界接觸很少,他很擔心這會在畢業時給自己造成影響。
生科院實行研究生“輪轉”,新生在老生帶領下感受實驗環境。
一邊是大學生千辛萬苦準備考研,另一邊考上研究生的卻在學了一兩年之后又選擇放棄,這中間理由千千萬,但核心問題無非是“理想與現實差得太遠”。現在研究生休學和退學的問題已經不是個別,而且往往是那些成績突出、能力較強的人會選擇退出,從他們的只言片語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深深的無奈,而這種無奈大部分源于他們對于學歷和能力的認識與研究生培養模式之間尖銳的沖突。
小叢所學的專業一直以來是高考的熱門專業,幾乎每個人談到這門學科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但是小叢一年前卻選擇了退出。在他的博客上,對此有一段解釋:“一個高尖端的學科,一個發展口徑較窄的學科,擇業范圍必然很窄。在這個學科沒有產業化之前,多數畢業生將為曾經的選擇后悔不迭。一個需要國家政策傾斜、大力撥款扶植的學科,不是一個社會化的學科,更不是一個健康的學科,起碼現在不是。這個專業現在很熱,以后會更熱,但是從‘研究熱’到‘產業熱’這段路怎么走,能不能走下去,需要多長的時間,都是未知數。”小叢坦言,這個專業的出國率一直相對很高,他佩服那些堅持下來的同學,因為他們是他見過的最用功的一群人,最有理想的一群人,也是最勇敢堅定的一群人。但他承認,自己不是這樣的人,不想再為了一張碩士文憑繼續奮斗。
當然,這些選擇退出的學生絕對不是一時腦子發熱,就像當年考研一樣,他們也有自己的規劃。目前正在和男友一起運作網站的小崔已經休學一年多了,而且目前看也沒有要回實驗室去的意思。她告訴記者,現在是網站發展的關鍵時期,已經投入了這么多,放手不現實,而且讀研的專業她不喜歡,只不過是高考時選了這個專業,研究生又是保送的,沒別的選擇。
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選擇退出的人,走自主創業之路的是大多數,他們放棄是因為有更好的機會擺在面前,而對于還在為研究生畢業打拼的大多數而言,如何讓自己讀研期間的“成就”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可能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大學畢業前夕,認定了新聞專業是實踐大于理論的學科,即使讀研也是在本科各專業課的基礎上再細化,對新聞的采寫編輯報道不會有實際的幫助,便早早打定了找工作的主意,看著同窗們紛紛挑燈夜戰書山題海,一副“壯士不歸”的表情奔赴考研大軍,不覺暗自僥幸。
真正工作之后,才發現長輩的話是有道理的,理想與現實是有差別的,學歷高是很有用的,不讀研是不行的。于是,本來周末不休息的我便怯生生地向領導請假,去讀在職研究生的課程班,打算之后申請同等學力新聞碩士的學位,領導慷慨地同意了。
起初的我,周末會端端正正坐在研究生班的課堂上,仔細聆聽著老師說過的每一個字,認認真真地記著筆記,不夸張地說連老師上課講的“嗯”、“啊”之類的語氣助詞、感嘆詞都會記錄下來,滯后地體會著當年的同窗奮戰考研時的心情。
與同學們熟識之后發現大家并不都是新聞的業界人士,有的是公務員,在單位負責文秘工作;有的是在公司任職,負責企業文化的宣傳和推廣;有的則是工作輕松,閑來無事讀著消遣。但共同點是大家都已不是社會新鮮人了,因此后來,不止是我,其他同學也開始開小差,隔三岔五的翹課,有的去結婚、有的去生孩子,還有的會舉家感受近郊自駕游。
授課老師好像非常能理解這一點,會時常心有靈犀地提前下課。
已經快結課了。換句話說,考試日漸臨近,體會不少,畢竟在熙熙攘攘的都市喧囂中坐在教室里有一份難得的心境。可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在日后的工作中到底有多大用處,只有天知道了。
受訪者:小劉,26歲,正在攻讀在職研究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