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人楊德裕不會忘記他在廣西桂林理工大學的求學歷程。2008年,19歲的他來到桂林留學,畢業回國后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此后他的大家庭中先后有11人來桂林留學。
同樣,老撾萬象市巴額縣他桑村村長坦沙尼也是曾來廣西“鍍金”的留學生,他曾在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參加蔬菜種植與經營培訓班,學成歸國后在當地推廣起了有機蔬菜種植。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自1992年開始,便與越南中央高等農林學校、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省LOKON學校、老撾占巴塞農林學院等分別建立了“姐妹學校”關系,開展農業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如今,該校分別在越南、老撾、印尼、緬甸等東盟國家合作共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5個,接受當地農業院校的教師、學生、技術人員和農民到基地鍛煉實習或受訓。
2012年,中國-東盟農業培訓中心在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落戶。
實際上,中國教育部、外交部已經在廣西設立了5個東盟人才培訓中心,按照設想,未來或將達到十個。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廣西與東盟國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日益務實推進,為“一帶一路”充分釋放人才紅利。
作為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2015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18-19日在廣西美術館舉行。來自中國及東盟國家163所高校約420人參加洽談會,由于人數太多,不少高校代表排隊輪流上臺作自我推介。
柬埔寨王國教育青年體育部國務秘書尹科赫在致辭中表示,希望通過聯展暨論壇互相交流經驗,加強區域間的交流合作,盡可能發展壯大中高級技工隊伍,以滿足東盟國家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馬來西亞KSA城市學院院長彭云煌說,他們與中國多所高校開展了合作培養人才的項目,與廣西財經學院的合作非常成功,培養了數百名優秀的會計人才。
自治區教育廳廳長秦斌介紹,廣西專門為東盟國家留學生設立了獎學金,廣西與東盟國家雙向留學生達到1.2萬人,東盟在華留學生五分之一在廣西就讀。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建議,中國東盟應當繼續強化政策對話機制,每年交換各國職業教育年度發展報告;完善交流合作平臺,推動簽署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合聲明,籌劃組建中國-東盟職業教育研究中心;深化拓展合作領域,共同創設具有國際水平的職業教育標準,合作培養適應各國需求,尤其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構建職教發展共同體,探索課程互認、學分互認、學歷互認、資格互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