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調中國學者發表國際論文的行為規范,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門委員會當天發布《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五不”行為守則》。中國科協還要求認真開展自查,引導科技工作者加強道德自律,并推動有關部門和單位對撤稿事件進行調查處理。
近年來,我國科研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量大幅增長,質量顯著提升。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五不”守則包括如下內容:
第一,不由“第三方”代寫論文。科技工作者應基于自身研究工作和真實的實驗數據完成論文撰寫,堅決抵制“第三方”提供論文代寫服務。
第二,不由“第三方”代投論文。科技工作者應學習、掌握國際學術期刊投稿程序,親自完成提交論文、回應評審意見的全過程,堅決抵制“第三方”提供論文代投服務。
第三,不由“第三方”對論文內容進行修改。論文作者委托“第三方”進行論文語言潤色,應基于作者完成的論文原稿,且僅限于對語言表達方式的完善,堅決抵制以語言潤色的名義修改論文的實質內容。
第四,不提供虛假同行評審人信息。科技工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如需推薦同行評審人,應確保所提供的評審人姓名、聯系方式等信息真實可靠,堅決抵制同行評審環節的任何弄虛作假行為。
第五,不違反論文署名規范。所有論文署名作者應事先審閱并同意署名發表論文,并對論文內容負有知情同意的責任;論文起草人必須事先征求署名作者對論文全文的意見并征得其署名同意。論文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必須對論文有實質性學術貢獻,堅決抵制無實質性學術貢獻者在論文上署名。
守則中所述“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機構和個人;“論文代寫”指論文署名作者未基于自身研究工作和真實的實驗數據親自完成論文撰寫而由他人代理的行為;“論文代投”指論文署名作者未親自完成提交論文、回應評審意見等全過程而由他人代理的行為。
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宣布撤銷旗下12種期刊43篇論文,其中41篇是中國作者的論文,撤稿主要原因是“發現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為這些論文提供了虛假同行評審服務”。
9月16日,在2015年首都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表示,撤稿事件給我國學術界在國際學術界的聲譽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再次表明我國學術界、科學界仍然面臨著學風浮躁、學術失范的嚴峻挑戰。
中國科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撤稿事件,并要求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門委員會專題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被撤論文作者確實存在委托第三方投稿問題;被撤論文涉及的第三方機構確實存在同行評審不實問題;第三方提供學術論文潤色、代投、代寫服務確實存在灰色產業鏈;部分被撤論文作者所在單位對撤稿事件認識處理不統一;臨床醫生考核評價體系不盡合理;對第三方提供論文潤色、代投、代寫等服務缺乏規范管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