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究竟是一個教育機構還是一個權力部門,經常讓人感到恍惚。
近日一則名為“周虎振檢閱河北科技學院2015級新生”的視頻被熱傳,河北科技學院董事長周虎振在一輛貼著“閱兵”標識的皮卡上“檢閱”軍訓新生,周校長頻頻揮手致意,并高呼“同學們好”、“同學們辛苦啦”,“受閱”學生報之以“首長好”、“為人民服務”等“閱兵”口號。場面儼然領導人閱兵的山寨版。
基本上每年都有閱兵校長被媒體曝光,但網民的批評與諷刺依然擋不住校長閱兵的專車。的確,立于車上檢閱學生“部隊”很能給人一種執掌一方的權力享受,這是“閱兵校長”屢罵不絕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即使沒有閱兵車,多數校長也是閱兵的,只不過端坐主席臺而已。這些年來,在一些地方和學校,軍訓作為愛國主義和國防戰略教育,在執行過程中已經被兩種走偏了的形式所異化,首先是校方和教官的權力體驗,其次是基于這種混雜了現實與想象的權力體驗。軍訓固然離不開站軍姿、齊步走、隊列等“老三樣”,以及看起來刻板的“內務”檢查,但還可以輔之以急救、逃生、避險等有現實意義的針對性訓練,以及高瞻遠囑的軍事戰略課程。在上述兩種走偏的形式主義的共同作用下,我們看到了一些極端案例,比如軍訓有時造成了體弱者的猝死、體強剛烈者的肢體對抗,有時也造成教官命令學生帶桶跑步、裹著被子烘烤烈日等奇葩景象。
閱兵與軍訓只不過是中國大學復雜的權力場中的一個方面,更直接的還是中國大學行政化的管理體制和國企化的運營體制。根據教育部有關要求,今年8月,75所部屬高校公布了2014年度決算情況。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四所大學高居高校土豪榜榜首,“百億俱樂部”年度決算數平均近145億元。
這些百億量級的經費只有很少一部分來自校友捐款等,大多數985高校科研經費的財政撥款占比都在60%以上,211高校科研經費的財政撥款一般也在40%以上,也就是說,這部分錢高校是有義務公開明細賬的。但現在似乎沒有聽說哪個大學做得到這些,此外,對于這些費用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和很多公共花費一樣,似乎也缺乏一個足夠透明且充分多元化的監督機制。
我們不妨從整體的角度來看看中國大學在全球局面里到底在什么樣的位置。8月份,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發布了2015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榜單,哈佛大學連續當了13年狀元,中國內地大學無緣前100名,清華北大[微博]等四所院校進入前150名。成績單讓人汗顏。
當然有人可以說,中國大學講究實用,我們以就業為導向,學術影響力是不大,但就業率高啊。其實就業率水分很大,不過我們的大學的確有一種奇怪的實用主義,人們樂于談論哪個大學出的富豪多,哪個大學在政界的畢業生多,甚至有大學教授赤裸裸地喊“40歲沒有4000萬不要來見我”,雖然他自己都沒有4000萬。凡此種種,都讓我們清晰地聽見了大學里面政治和商業的權力尖叫,“精致的利己主義”之責并非空穴來風。
教育與社會皮連著肉,一個國家的大學怎樣,會影響到微觀的社會趨勢和宏觀的國家戰略。大學里面是按照誰官大、誰資源多誰說了算,還是按照誰掌握真理誰說了算,這是行政理念與教育理念的分野。大學的發展有自己的規律,而高度的自主權非常重要,只有逐步去行政化,從根本上去除“爭權奪利”的權力意志,才有望恢復大學的虎虎生氣,中國大學才能真正的返本開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